第181章爷爷和孙子的较劲

推荐阅读:副本游戏:我与神明画押,神明骂我开挂玄学丑妃算卦灵,霉运通通都退散梦里千年修仙,醒来后我无敌救命,霍医生破戒后,太狂了寂灭剑神第一继承人离开豪门后,假千金轰动全球黄帝秘藏我有三个绝色师父六年后,我携四个幼崽炸翻前夫家

    蒋瓛连忙回应:“微臣谢皇上厚爱,为国家效力,为皇上尽忠,不敢求取赏赐。”
    朱元璋笑而不语,再次摆手。
    蒋瓛弯腰行礼退出了大殿。
    等大殿里头的外人都散去了,朱元璋的目光悠悠地落在朱标身上。
    “你就不怕晒坏?”
    这突如其来的调侃,让刚拾起书卷的朱标愣了愣,只好无奈地合上书。
    “父皇,其实是允熥告诉儿臣的,他说想要腿脚的筋骨恢复得快些,得多晒太阳。”
    朱元璋张了张嘴,末了,不爽地啐了口。
    “现在啊,那小子的话你倒是句句听进心里去了,到底谁是谁的老子?”
    朱标抿嘴一笑,轻轻拍了拍双腿。
    似乎是真因为晒够了日头,前些时日还几乎没知觉的双腿,如今隐约能感觉到血液在慢慢涌动了。
    朱元璋摆摆手,想到那小子也曾叮嘱他晚上别熬夜批阅奏折,心头的醋意稍稍平息了些。
    他朝朱标招了招手:“你上前来,今天允熥提的事,我看你好像有话憋着没当众说。这会儿就我们父子俩,有什么想法,你就敞开了说吧。”
    偏殿里,一阵轮椅轴承转动的细微声响悠悠回荡。
    朱标如今已能独立驾驭它,无需旁人协助,缓缓驶至朱元璋面前。
    望着朱元璋,他无奈地苦笑:“爹心里明镜似的,那小子藏着的可是翻天覆地的大计划呢。”
    被一语道破心思,朱元璋斜睨了朱标一眼。
    “仁政一旦成功,将是历代帝王未曾企及的壮举,真正的仁政。”
    朱标面容沉稳,显得比朱元璋更为冷静。
    他缓缓道出:“不知何时起,我们皇家的权威被牢牢锁在了县衙的高墙之内。”
    言语间,朱标脸上的那份悠然自得的神色褪去,目光中透出的凛冽杀气,气势威严。
    朱标严肃道:“若非朝廷制度僵化,怎会让地方士绅在乡间横行霸道,压榨百姓。灾年低价掠地,丰收时高价卖粮,高利贷盛行。逼百姓卖掉儿女,甚至卖身为奴。”
    朱元璋似乎被这番激昂的话语触动,往昔一幕幕苦难景象浮现脑海,让他心中愤怒不已,连连哼声。
    怒火之余,却也只能无奈地叹气。
    “乡贤能安民,自然是好事;但若是出了恶霸,那便是百姓的灾难。”
    朱元璋满心感慨:“咱一心想要百姓生活更美好,可偏偏乡野之地,利益纠葛最为复杂。关系错综复杂,稍有举动,牵扯甚广。”
    “如果咱强行推动改革,稍有闪失,只怕会激起惊天骇浪。”
    自古以来,皇权不下乡,最多只能到达县级衙门。
    在这之下,更像是一种独特的民间自治体系。
    也算是地方豪强和士绅通过自治来分配地方利益的制度。
    朱标紧锁眉头:“不过这次,允熥利用驿站改革的机会,把这个问题摆到了台面上,或许能为将来朝廷的革新铺路,同时提前洞察可能遇到的问题。”
    朱元璋的手掌缓缓拍在桌上,深沉地思考着。
    作为皇上。
    尤其是心系百姓生计的皇上。
    朱元璋希望他的每一个决策,都能直接惠及天下的亿万苍生。
    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官府层面,最终还需依赖乡村的豪强士绅来推动落实。
    沉思许久后,朱元璋心中已有决断。
    “此事暂且按下不提,等这次直隶驿站改革后看其反响。如果顺利,就在朝廷各部试着推行,再逐步推广到大明朝的各个州府,层层递进。”
    这是一场自上而下的彻底改革。
    朱元璋的决心之大,非同小可。
    朱标不由望向眼神中透着威严的朱元璋,不禁轻轻笑了。
    或许只有朱元璋拥有这样的自信与能力,能在朝廷直接促成此事。
    一旦朝廷率先改革,再向地方推广,即便中途遇到阻碍,只要中央稳定,地方也难起大波澜。
    朱标嘴角一扬:“允熥今天的提议,倒给儿臣不小的启示。”
    言毕,朱标目光转向朱元璋。
    朱元璋连忙问:“什么启示?”
    朱标答道:“今后若朝廷有重大改革,或要实施军政官员的新政,可以效仿此次直隶的做法,先行试点,再一步步推开。”
    “这样一来,即便地方出现状况,朝廷也能游刃有余地应对。”
    说着,朱标眼神一凝:“万一真的出现问题,周边的地方官府和卫所也能迅速平息地方上可能出现的叛逆。”
    朱元璋突然爆发出一阵爽朗的笑声,接着慢悠悠地说:“你呀,最近就是看书晒太阳,日子过得太清闲了。”
    “这样,你把这些天的事情整理一下,备着。将来,如果那小子没提,你就主动拿给他看;要是他自己提了,你更要拿出来,让他明白,不止他能想到。”尛說Φ紋網
    朱元璋竟然跟孙子较上劲了?
    朱标一脸无奈,只能苦笑几声,接下了这个差事。
    ……
    从大殿出来后,朱允熥把今天的事跟解缙他们交代了一遍,就打发他们离开,自己则返回东宫。
    眼下,各项事务都在有条不紊地推进,朝廷内外一片安宁。
    但他不允许自己有片刻的松懈。
    一种紧迫感,始终压在他的心口。
    释放大明的生产力。
    这是一项大到令他感到窒息的任务。
    无论他现在实施多少改革,顶多只是给未来终将迟暮的大明王朝打点补丁。
    唯有彻底解放生产力,提高生产效率,增强资源利用,扩大资源采集范围,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封建王朝最为根本的周期性问题。
    无论是早已筹划好的摊丁入亩还是商业税制的改革,这些都只能从制度层面改变,缓解未来可能出现的风险。
    唯有从技术上,从科技层面促使大明发生变革,才可以触及最本质的问题。
    科技,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原动力。
    这个道理,是后世朱允熥早早就知道的道理。
    正当他急着返回东宫,打算描绘大明朝的科技蓝图时,前面却出现一个人影。
    抬头一望,方孝孺双手合拢,静静地站立在通往东宫的走廊下。
    朱允熥连忙施礼,“学生拜见先生。”

本文网址:https://www.wul88.com/xs/0/464/464758.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wul88.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