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知行合一

推荐阅读:家侄崇祯,打造大明日不落姐姐逼我祸害她闺蜜宗门破产,我下山无敌!天下长宁高手下山被七个姐姐宠上天西游之人在天庭朝九晚五重生2000缔造商业帝国武道凌天玄幻:无限吞噬从转生虫族开始重生后,成了渣老公的白月光

    朱允熥最后一次回望孔圣人雕像后那株挺拔的苍松。
    心想,若真有一天,为了大明朝的江山社稷,朱元璋恐怕也会毫不犹豫地将这老松拔起,投入熊熊烈火中。
    一步步深入翰林院。
    青衣翰林们的身影逐渐增多,个个手捧典籍,口中念念有词。
    一间间敞开的厢房里,充斥着忙碌的身形。
    为当朝编纂典籍,为前朝修订历史,这一切都在翰林院有条不紊地展开。
    朱允熥的突然造访虽让翰林院的官员们心中生疑,但他们无不有礼有节,停在原地行礼。
    不久,朱允熥在翰林院最深处的一座宽敞庭院中,发现了现任翰林学士解缙。
    整个院子沐浴在阳光下,遍地都是难得一见的孤本古籍,从经史子集到四书五经,无所不包。
    解缙之外,还有几人轻手轻脚,在书堆间穿梭,小心翼翼地翻动已晒的书页,让未晒的一面接受阳光的洗礼。
    “微臣拜见太孙。”
    “参见皇太孙殿下。”
    察觉到朱允熥的到来,众人连忙弯腰行礼。
    朱允熥摆摆手,目光停留在沉迷书中的解缙身上。
    他示意旁人不必打扰,继续各自的活计,自己则悄悄走到解缙背后。
    探头一瞥,竟是《象山语录》。
    朱允熥眼神微闪,没想到解缙绅会对这本书如此痴迷。
    象山先生便是南宋时期的儒学巨擘、心学的推广者陆九渊。
    几位翰林院负责典籍的官员,瞅见太孙今日特意来找解缙,彼此交换了个眼神,无声地打了个手势,蹑手蹑脚地退出了院落。
    “妙啊。”
    突然,解缙一拍大腿,兴奋地叫了一声。
    紧接着,他脸上洋溢出激动的神情。
    “我心如宇宙,宇宙亦似我心。若我洞察自我本心,那么学问的精髓便是六经。”
    “先生学说明朗,话语震撼,伟大如日月,智慧自然,其言跨越时空,无所不至。”
    解缙口中念念有词,一时之间喜不自胜,激动得牙齿打颤,双腿也不自觉地震颤起来。
    翻阅书籍的手势越来越快。
    朱允熥嘴角微微抽动,轻轻咳嗽一声,“想不到缙绅兄对象山先生竟如此喜爱。”
    正沉浸在《象山语录》中的解缙,肩膀猛地一震,满脸惊讶地转身望向背后的朱允熥。
    解缙心头一紧,小心翼翼地放下手中的书,转过身环顾四周,同僚早已不见了踪影。
    他连忙弯腰行礼:“皇太孙驾临,微臣未曾察觉,失礼之至,请太孙责罚。”
    朱允熥摆摆手,“为读书专注到忘却寝食,这等热忱,怎会是失礼呢?”
    解缙眨着眼,只见皇太孙手指轻轻点向《象山语录》。
    犹豫片刻,将书拿起递了过来。
    朱允熥接过书,小心翼翼地翻了几页,又缓缓合上:“陆九渊在心学领域,识峄毓斯Υ??传扬光大的关键人物。”
    解缙点头赞同,心里却略有遗憾:“皇太孙今日离宫来到翰林院,不知是为了何事而来?”
    朱允熥手轻轻托着书,另一只手不自觉地在封面轻拍了一下。
    对方对心学的痴迷程度,让他感到意外又惊喜。
    朱允熥的目光漫过四周书海,调侃道:“解学士这是打算在此地和本宫一论高下吗?”
    解缙脸上顿时染上了一丝尴尬,连忙弯腰行礼,“微臣失态了,请太孙随我来。”尐説φ呅蛧
    二人步出晒书场,旁边便是静谧的茶室。
    解缙忙着煮水泡茶,而朱允熥则把那本《象山语录》郑重地摆到桌上,一页页细细品读起来。
    趁着水还未沸的间隙,解缙偷偷抬眼,静静观察着朱允熥。
    心中的困惑如云雾般越聚越浓。
    正当解缙欲张口发问时,朱允熥已抢先开口。
    “象山先生说六经注我,这话真是妙极了。”
    解缙只好赔笑附和:“象山先生的思想,正是儒家精神的精髓。每次拜读,新意都如泉水般涌现,真希望能与先生生于同一时代。”
    朱允熥望向解缙:“不过,我认为象山先生的论述,尚未能全面揭开心学的奥秘。”
    解缙眼中闪过一丝好奇:“皇太孙有何见解?”
    他眉头微皱,苦苦思索,却怎么也想不起皇太孙过去曾对心学有过深入的研究。
    “心虽主乎一身而实管乎天下,理虽散在万事而实不外乎一人之心。”
    朱允熥缓缓言道,目光深深锁定了解缙。
    他提前几十年道出了王阳明的名言,并未感到丝毫的不妥。
    解缙猛地抬头,眼神中满是震撼,盯着朱允熥。
    他研读陆九渊留下的文字多年,心得颇丰,但古人之智慧,似乎难以直接解答当下的疑惑。
    他渴望能从前人那里汲取灵感,推动心学这门儒学分支更上一层楼。
    遗憾的是,迟迟未有灵感。
    然而,朱允熥竟一语惊人,言辞间尽显宏大见识,让解缙心中波澜骤起。
    朱允熥接着说道。
    “世间并无心外之理,亦无心外之物。”
    “世上的道理千千万,先辈们的智慧如星辰般璀璨。可这世间万物,似乎总在追求那个唯一的真理。”
    朱允熥轻声言道:“在我看来,一切事物应当源自内心。若要概括,便是知行合一。”
    至此,朱允熥道出了阳明心学的核心观点。
    这一刻,解缙感到前所未有的震撼。
    即便是近在咫尺的茶壶,因沸水而呜咽作响,也无法打破他内心的沉静。
    “知行合一,知行合一……”
    解缙口中不自觉地低吟复诵。
    他眼神迷离地转向朱允熥:“如何实现知行合一呢?”
    朱允熥嘴角一扬,给出了最简洁的答案:“真知灼见之处即是行,行中清晰洞察即是知。”
    解缙未曾预料,今日竟能有如此非凡的体验。
    他立刻起身,依古礼恭敬地向朱允熥施礼。
    “今日得皇太孙点拨,心学难题似有松动,臣感激不尽。”
    他相信,只要深入琢磨,完善太孙今日的见解。
    自己将成为继南宋陆九渊之后,儒家史上不得不浓墨重彩书写的心学大家。
    解缙暗暗思量,可能他还能在儒家领域内开宗立派,成为传颂千古的圣贤。
    对于读书人而言,攀登至圣贤之境,才是无上荣耀。

本文网址:https://www.wul88.com/xs/0/464/464827.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wul88.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