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4章开中法,那些山西商人太富有了

推荐阅读:鉴宝捡漏从1988开始一人一驴一狗去修仙北派盗墓笔记神医出狱大佬十代单传,我为他一胎生四宝刚离婚,老婆就跪求复合徒儿你太强了,下山祸害你师姐吧玄幻之我的宗门亿点强贵婿临门师娘,我真不想下山啊!

    游文瑞侧首,目光与许星阑交汇。
    原来,太孙与白莲教早有交锋。
    难道太孙对箱中白莲教致朱允炆的信函,事先知情?
    游文瑞犹豫了片刻。
    朱允熥缓缓开口。
    “游知府,你对白莲教有何见解?据本宫所知,洪武初年,朝廷已颁旨严禁白莲教及其他秘密教派。”
    游文瑞连连颔首,言语有些结巴。
    “是…确有此令……朝廷一直严厉打压白莲教……”
    “那么……”
    朱允熥顿了一下,稍后接着说道。
    “为何我大明凤阳中都,会出现白莲教密信?”
    游文瑞双腿发软,难以成言。
    “臣……微臣……”
    “微……微……”
    石伟毅无奈地眨了眨眼,思量过后,还是决定为这位迷糊官员辩护几句。
    他转向朱允熥。
    “白莲教在我中原腹地,犹若隐阴影中的毒蛇,自唐朝以来,屡禁难绝。前元末世,民生凋敝,我朝……”
    “尽管这些年朝廷对白莲教进行了严格追查,但官府在明而白莲教在暗,混迹于民众之中,使得官方难以彻底辨识。中都地处要冲,历来安宁,更增添了甄别难度。”
    “白莲教徒潜入中都,私自闯入皇城,虽是凤阳府监管不周,可也情有可原,非全然之过。”
    石伟毅开口求恕。
    游文瑞意外之中,心底却莫名安定。
    纵然凤阳府知府之职与应天府相当,位列从三品尊荣。
    可这凤阳知府的日子,真是逍遥自在吗?
    毕竟,在这凤阳城内,还驻有中都留守司,其衙门之级别远超凤阳府。
    就拿今日之事来说,凤阳封城,留守司独断专行,未给知府分毫颜面,径自封锁全城。
    更不必提那中都皇城。
    身为凤阳知府,又怎能插手皇城内务?
    凤阳府不过是在两难之间受尽委屈。
    然而,刚为游文瑞辩解的石伟毅,忽然冷哼。
    “但臣子守护疆土。废太孙久居中都,白莲教岂会此时才萌生联络。在此之前,白莲教必定已有路径,暗通中都内外。”
    “历经多少岁月,白莲教进出凤阳如入没有人之境,无视官府存在,任意穿行。凤阳府对此可曾有所警觉?身为臣子,若不能辨奸除恶,便是失城之罪。”
    游文瑞惊恐至极,几乎要晕厥。
    原本只是监管疏忽,怎料到在石伟毅的言辞之下,竟成了失城重犯。
    “微……微臣……微臣……”
    游文瑞语无伦次,嘴唇颤抖不已。
    砰!
    朱允熥的手重重落在桌案上。
    “失城与否,朝廷自有公论。游知府,你的信件尚未阅毕。”
    “额……”
    游文瑞张大了嘴巴,俯首望向手中书信。
    他支吾道。Www.XSZWω8.ΝΕt
    “是……是的是的……臣立即查看。”
    游文瑞垂目,手中握着一封尚未读完的信札。
    目前得知,白莲教正潜伏于凤阳,竟与朱允炆有所勾结。
    后续的信件揭开了一股势力,赫然呈现于他眼前。
    凤阳府尹颤抖着手,不敢直视这叛逆至极的文字。
    朱允熥侧首望向身边的石伟毅,语气玩味。
    “你觉得,接下来的信会带来什么意外之喜?”
    近两年朝廷的举措触动多方利益。
    白莲教这样的多会煽风点火。
    利益受损者对未来更为戒备,他们善于前瞻布局,未雨绸缪。
    哪怕结局可能是得不偿失。
    石伟毅双眉紧蹙,心中默默梳理近年来朝廷的革新措施及其波及的广泛领域。
    他不禁暗自心惊。朝廷对手真是不少。
    “北方。”
    沉思良久,石伟毅给出了方向。
    说完,他扫了一眼愣怔游文瑞,见他欲言又止,明白自己猜对了。
    朱允熥轻笑。
    “与我所料不谋而合。”
    “微臣……也有所察觉。”
    许星阑忽然轻声惊呼,随即意识到太孙在侧,连忙闭嘴,低声自语,“洪武三年的开中法……”
    朱允熥与石伟毅交换了一个默契的微笑。
    25年前,即洪武3年。
    大明帝国虽已立国三载,然四海未靖,南疆之地仍有不少前元残部盘根错节。
    为稳固江山,确保边疆军力,特别是新设的九边防御体系,朝廷与山西商界缔结了一项深远影响明朝未来、乃至整个帝国格局的盟约。
    开中之策,旨在借助山西近九边之商家,确保边防军需物资充足。
    京师坐落于富饶江南,距九边遥远,物资输送耗损巨大,千辛万苦送达边疆的粮草,往往只剩半数。
    为保障边军不空腹戍边,同时缓解国库压力,朝廷赋予山西商人售卖官盐的特许权。
    山西商贾则凭借此特权,取得河东盐池盐引,代行官府之责,向大同、居庸关等要害边关输送物资。
    洪武3年起,开中制的实行,每年令朝廷在边防物资上节省至少500万石的开支,并确保边军粮草即时供应。
    这项朝廷与山西商贾的共赢协议,初衷良善。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漏洞百出,可供巧取豪夺之处颇多。
    山西商帮,历史悠久,根基深厚。
    日中为市,晋南之地的商人便行走四方,聚散货物,各得其所。
    自秦汉以降,至隋唐盛世,泽州等区域商贸城镇兴盛。
    李氏王朝起于太原,以太原为北都,商业更是一度鼎盛。
    北宋时期,为加强军事力量,朝廷大量购买战马。
    山西商人在此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他们在边境设立市场,与外族进行贸易。
    尽管朝廷担心过度依赖贸易可能威胁政权,多次禁止这种交易,但地方商人追求利润的趋势难以遏制。
    开中制度至今已实行20多年。
    山西道的商人们,起初在朝廷许可的河东盐池起步,现已将其商业网络拓展至江淮盐场等地。
    这些原本便富可敌国的巨贾,在经历了元末动荡之后,短短20年,再次积累了惊人的财富。
    手握重金的山西商人,为了追求更大的财富,自然不遗余力,运用各种策略以稳固手中现有财富,并寻求更多盈利。
    特别是那些掌控着边境重镇数十万大军粮秣的山西商人,更是将手中权力发挥到了极致。
    “兵马入关。”
    游文瑞猛然惊叫,双手颤抖,手中信件散落一地,脸上写满了骇然。
    这位帝国地方府尹终于支撑不住,颓然坐倒在地。
    朱允熥等人投来平静目光。

本文网址:https://www.wul88.com/xs/0/464/465341.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wul88.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