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4章晋商:大明还值不值得我们效忠?

推荐阅读:梦里千年修仙,醒来后我无敌捡个王爷来种田黄帝秘藏衰神小王爷的福运团宠妻穿越谍战,我的代号是财神珠联璧合第一继承人戍边八年,皇帝求我登基全民:召唤师弱?开局觉醒海克斯系统!离开豪门后,假千金轰动全球

    朱元璋略感诧异,并非因朱允熥写信报告情况。
    是惊讶于他能如此迅速地厘清局面,且将书面提议及时送达。
    任亨泰眨着眼睛追问道。
    “刚才太子说的,皆出自太孙?”
    朱标颔了颔首,补充道。
    “父皇,孩儿还认为我们应考虑扩大锦衣卫。从京师军营乃至亲军卫中挑选忠诚可靠的人,通过军事学院培训成为合格军官。在可能发生的动荡局势下,能够秘密部署以增强地方防务。”
    什么?
    一贯温和的朱标,竟然提出扩张锦衣卫的。
    更令人吃惊的是,他甚至提议让未来精英将才转岗。
    任亨泰跟解缙二人尚未回话。
    徐辉祖便率先说道。
    “太子,微臣以为,若要隐秘地守护地方,不需这般繁复布置,新增锦衣卫耗费时日不说,兵将间也不易通力合作。不如朝廷以京军轮流为借口,加强地方防御,岂不是更为妥当?”
    锦衣卫归属于上直亲军卫,上直亲军卫直接受朱元璋指挥。
    从京军中调动兵力扩大锦衣卫编制,实际上削弱了大都督府的实力。
    朱标转头望向徐辉祖,神情淡淡。
    徐辉祖立刻点头致意。
    朱元璋观察着二人反应,随口道。
    “就让上直亲军卫派遣5个千户所,到锦衣卫北镇抚司去吧。这次京师轮换,也一并进行。”
    朱标颔了颔首。
    “确是合理。”
    徐辉祖低头拱手回应。
    “遵命。”
    朱元璋已决意扩充锦衣卫,此决定不可更改。
    尽管几人心中各有想法,却没人敢公然表达。
    朱元璋笑眯眯地看着手里奏章。
    “这是皇太孙呈上的报告,你们也读读。我已经看了两遍,事情考虑得很全面,内阁再详细审查一次,补足不足之处后,着手处理即可。”
    任亨泰、解缙等人随即行礼抱拳回应。
    “领旨。”
    自宋以来,民间广泛流行一个观点。
    书中自由黄金屋。
    天下学子,在他们生命最初的几十年里,全力以赴投身科举考试。
    待得功成名就,他们就会将曾经奉为圭臬的圣贤著作跟八股文束之高阁。
    至于实际政务运作及国家治理等方面的知识,便全被忽视不顾。
    这些成功人士沉醉于奢靡享受之中,乐此不疲。
    纳妾养仆、建造庭园住宅,过着极其奢华的生活。
    山西太原。
    作为一道管辖机构驻地,太原集中了省内大部分人口与资源。
    即使是在山水险峻的山西境内,太原城相较于其他地区来说规模较小。
    即便如此,这座古城的一隅,仍有座庞大豪宅,占地颇广。
    站在城墙之上,可以清楚地看到,这栋建筑历经数次扩建而成。
    围墙仿佛压制着周遭民居。
    规格跟气势,即便与晋王府相比较,也只是稍逊几分而已。
    一旦穿过那扇大门步入其中,迎面便是一幅江南水乡景致。
    一脉清澈溪流穿墙而过,源自城外汾河之水,在院内营造出别致雅趣。
    庭院内雕刻精细,尽显华贵,
    室内聚集了许多文人墨客以及富商巨贾。Www.XSZWω8.ΝΕt
    在此处,即便是朝廷禁止穿戴的绸缎布料,也只用来做些日常杂务。
    皇宫专用色系更是随处可见。
    外面处处可见穿着华丽丝绸服装,等候差遣的家仆,室内十余位侍女,便身着长裙跪坐在席前,奉茶献香。
    一位打扮阔绰的中年男人,倚靠在软垫上打量眼前景象,
    “今天邀请各位前来,是为了探讨一下大明王朝是否仍值得我们效忠?”
    豫州道。
    太丘驿。
    天还没亮,朝廷钦差就将所有人喊醒。
    待到曙光微现,一盘盘肉汤面搭配新鲜剥好的蒜瓣,已被送到北巡的太孙及随行官员、兵卒的手中。
    人群过于庞大,太丘驿未能提供足够桌椅,满足这上千人的需求。
    仅有身着官袍的人,才获准使用长凳。
    地位足够高的,才能够将餐碗放置桌面。
    此时此刻,石伟毅、许星阑、刘远、柴昊强、周豪五人,正与太孙共坐在一张桌子周围。
    六个盛满面条的大碗,表面铺陈着几块卤制过的肥厚肉块。
    围坐的六人一边剥着大蒜,一边吃着面条。
    整条官路上,无论谁手捧面碗都是如此吃法。
    相比普通士兵们咀嚼时的声音而言,这一处却显得格外安静。
    吃完一碗后,朱允熥饮了一勺清汤。
    取出一片甘草置于口中,缓缓咀嚼起来。
    这甘草具备健脾益气、清凉解热等多重功能。
    因其味甘性平,还能用于缓解咽喉疼痛及清新口气,在民间深受喜爱。
    口中弥漫开来的甜味,掩盖住了之前进食所带来的气味。
    朱允熥轻轻眯眼。
    “根据蓝玉公的奏报分析,今天便会抵达永城。”
    刚吃完最后一口面的石伟毅,用手背抹了一下嘴角。
    随后,迅速抓出一片甘草,送进自己嘴内咀嚼一番后,才回应道。
    “根据凉国公目前所走路线计算,确实会在今天踏入永城县。”
    “那咱们耐心等候,总不好让舅姥爷扑了空。”
    朱允熥说完,便起身朝向对面凉亭走去。
    那里大概是专为过往行人设置的休息场所。
    站在凉亭之中,俯视四周已然泛黄的广袤田野,思绪飘向今年该地税收的具体数额上。
    紧接着跟入亭的石伟毅,望了眼前方辽阔土地。
    “太孙是不是在考虑新政的相关事宜?”
    “石伟毅,你觉得咱大明能够维系多久呢?”
    忽然间,朱允熥提出了这样一个鲜少有人愿意触碰的问题。
    石伟毅略作停顿,面上挂着温和的笑容。
    “微臣见识浅薄,并无通天彻底之能,对于太孙询问实在是难以给出准确答复。不过依臣之见,只有当人民安居乐业之时,国家才能长治久安。”
    “纵观历史长河,历代王朝往往是在社会动乱之后崛起,又最终消亡在动荡之中。每次改朝换代过程中,虽有各种各样的理由作为掩护手段,但实际上推动变革的总是底层百姓。”
    “从刘邦起事至隋唐宋元历朝变迁莫不如此,只是从未有任何一次改革成果真正落到了广大民众手中。唯独如今我朝明君主政,实乃顺应民心天命之举。”
    “推行革新举措至今,虽然偶尔遭遇些许风波,但终因圣上英明决策与贤能辅弼得当而顺利化解危机,继续稳步前行。”
    “关于太孙询问未来命运如何?臣虽不明晓具体年限,但却深信根基稳固于民,便万事皆有可能。”

本文网址:https://www.wul88.com/xs/0/464/836485.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wul88.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