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有多少血可流?
推荐阅读:灰烬领主、大造化剑主、无敌从降妖除魔开始、大明:寒门辅臣、万历小捕快、大荒剑帝、机战:全金属风暴、镇世仙尊、暗体、大梦王、
夜色深沉,秋风渐起。
南城,巡抚衙门,大院中燃烧的火把,摇摆不定,呼呼作响。
书房中,江宁巡抚慕天颜正在慢慢踱步,愁眉不展。
果不其然,叛军破了满城,江宁将军额楚被杀,江南总督阿席熙扛不住,交出了李若男,带领着残兵败将与家眷,去了江北。
江宁将军,江南总督都没了,他还这在这里苦撑什么?
是怕故乡的家人遭到牵连吗?
或者是怕朝廷秋后算账,他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他是要率部逃去,还是要投了叛军?
前明皇室,崇祯的孙子,到底是真是假?
书房外,屋檐下,昏黄的灯光下,几名卫士心不在焉,守护着书房。
忽然,外面的惨叫声和厮杀声传来,几名卫士都是吃惊,纷纷拔出刀来。
“外面怎么了?”
书房中,传出慕天颜的声音,紧跟着书房门被拉开,慕天颜走了出来。
“大人,不知道。”
“也不知道,是不是叛军打过来了?”
卫士们心神不定道。
“跟我去看看!”
慕天颜眉头紧皱,大步向前。
他已经答应了叛军中立,叛军不应该攻打南城啊。
慕天颜出了后院,没走多远,一大群的清军涌了进来,很快到了他跟前,清军人人脸色狰狞,一些人刀枪上血迹斑斑,似乎刚经过一番厮杀。
“张凯,李成,你们要干什么?”
看清楚了面前的清军将领,慕天颜怒声喝道。
这二人都是他麾下标营的主将,也是他的心腹,这样气势汹汹闯进来,他们想干什么?
“大人,你想做你的忠臣孝子,你有问过兄弟们答不答应啊?”
张凯大声喊道,刀头上的鲜血犹自流下。
李成脸上浮起一丝笑容:“大人,小人们也是没有办法。今夜前来,也没有其他意思,只是想向你借些东西,还望你不要推辞。”
“张凯、李成,你二人要干什么?老夫待你二人不薄,赶紧退出去,老夫就当此事没有发生过。”
慕天颜硬着头皮喊道。
看这些家伙身上兵刃上的血迹,恐怕是来者不善。
难道说,他们要拿自己的人头,做他们投靠叛军的投名状?
慕天颜正在心里寻思,李成接着说道:
“大人,事关上千兄弟的身家性命,小人们没有选择。今日借你的人头一用,还望你行行好,成全了诸位兄弟。”
“不错!以大人一人性命,换取上千兄弟及妻儿老小的后半辈子,我等谢过大人!”
张凯说完,面色一沉,大声喊道:“愣着干什么,还不动手?”
“住手,我已与叛军……”
慕天颜惊道,话还没有说完,后背剧痛,瘫倒在地。
原来是自己的卫士,从后面狠狠砍了一刀。
“对不住了,我的妻儿老小都在城中,我也要活命!”
卫士说完,又是一刀,其他两个卫士,上前各补了几刀。
“割下慕天颜的首级,前去向义军投诚!”
张凯看了看慕天颜血肉模糊的尸体,冷冷一句。
旗人旗兵都跑了,他们还在坚持什么?总不能为那个满清朝廷陪葬吧。
乱世之中,一家人的性命生计,可比什么都重要。
……………………
秋雨绵绵,明孝陵。
站在破败不堪的陵墓前,朱和垚脸色阴沉,心情也是沉重。满清入关三十年,作为大明开篇与永恒的明孝陵,杂草丛生,断壁残垣,成了蛇鼠虫蚁的天堂。
“……自古帝王临御天下,皆中国居内从制夷狄,夷狄居外以奉中国,未闻以夷狄居中国而制天下者。
……于当此之时,天运循环,中原气盛,亿兆之中,当降生圣人,驱除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
……予号令严肃,无秋毫之犯,归我者永安于中华,背我者自窜于塞外。盖我中国之民,天必命我中国之人以安之,夷狄何得而治哉……”
驱除胡虏,恢复中华!
三百年前,那位“开局一个碗”的大英雄的讨元檄文犹在耳边回响。
三百年后,大明已亡,英雄冢无人问津。
不孝的朱明子孙,丢了大明天下不说,还亡了天下,坑惨了天下百姓。
但汉人亡了天下,难道仅仅是大明皇室的罪责吗?
崇丘南墙前,潇潇秋雨中,朱和垚丢掉雨伞,拔去了墙上的杂草,就在墙前的青石板上跪了下来,恭恭敬敬,磕头行礼。小說中文網
他身后的赵国豪、李行中、陈遘等将领照猫画虎,都是跟着跪下,磕头行礼。
作为大人的部下兼兄弟,他们知道,大人是大明皇室,也是他们追随的主公。
也许有一天,会是他们的皇帝。
后面的刘玄初与陈永华,同样是神色肃穆跪了下来,磕拜行礼。二人都是明末遗民,陈永华父亲陈鼎还是崇祯朝举人,在明太祖朱元璋陵前行跪拜之礼,发自于心。
沿途警戒及周围执守的卫士,戴着斗笠,身披蓑衣,风雨中人人都是肃然。
正是这位年轻的“皇孙”,带着他们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神话,先是占了浙江,如今又破了南京,俨然已是江南的魁首。
也许在将来,“皇孙”还要带着他们继续攻无不克,甚至有一天兵临天下。
“太祖在上,不肖后人朱和垚今日祭拜,望太祖英灵庇佑,朱和垚在陵前发誓,有朝一日,必会效太祖当日雄风,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若违此誓,天地不容!”
朱和垚大声喊道,肃穆异常,磕头行礼。
作为崇祯的亲孙子(很有可能是嫡孙),他喊的慷慨激昂,问心无愧。
他后面的赵国豪,陈永华等人,都是惊讶地抬起头来,他们看着朱和垚正在跪拜的背影,赶紧跟着跪拜。
除了懵懵懂懂的陈永华,其他人都是心头明亮,看来大人的确是前明皇室,崇祯帝的皇孙。
朱和垚跪拜完毕,站起身来,卫士们赶紧上前,给大人擦拭头脸,打伞遮护。
“大人,你是前明皇室?”
陈永华眼中都是震惊,轻声问道。
朱和垚,不是王和垚吗?
朱和垚微微一笑,向山下走去。
“先生,大人不姓王,大人姓朱,大人是崇祯帝之孙,永王朱慈诏之子,大人可是明白?”
陈遘抢先说道,觉得与周围气氛不睦,赶紧收起了脸上的笑容。
“皇孙?朱和垚?”
陈永华震惊地看着朱和垚,迷糊了片刻,这才追了上来,一揖到底。
“陈某有生之年,能见到崇祯帝后人,此生无憾了!”
朱和垚,这三个字组合起来,顺理成章,豁然开朗。
“陈先生,大人之所以没有向外泄露自己皇孙的身份,也是因为实力太弱,不想成为众矢之的。不过如今破了南京,已与满清正面为敌,也就没什么顾虑了!”
刘玄初插话进来。
“原来如此!”
陈永华连连点头,跟着摇头道:“即便如此,大人还是要韬光养晦,不宜锋芒太露。如今抗清到了紧要时刻,吴三桂兵强马壮,大人不宜与其为敌,以免给满清有机可乘。”
名义上,朱和垚还受吴三桂节制,一旦朱和垚前明皇孙的消息传到了吴三桂口中,难免引起猜忌,后果难料。
而朱和垚的身份传到了满清朝廷那里,必然也成为眼中钉,除之而后快。
“先生所言极是,在下的身份,也只是周围人知道而已。至于军中将士,想来也不无裨益。”
朱和垚点头道。
皇权神圣,他崇祯嫡孙的身份传入军中,反而好处多多。
就让子弹,慢慢地飞起来吧。
“大人,南京的事已了,在下就要告辞回台湾了!”
陈永华提出了辞行
“如此也好。南京的事虽了,但接下来还有很多事要做,在下就不留先生了。”
朱和垚看着漫天的秋雨,思虑道:“水师分一部护送陈先生南返,巡弋镇江以南运河,顺道告知南京战事。”
他看了看身后诸将:“赵国豪率部回镇江,招降银山清军的同时,构筑镇江炮台,操练水师,与郑思明一南一北,攻克常州、无锡、苏州等地。”
赵国豪喜笑颜开,赶紧抱拳领命。
镇江是南京东大门,不用问,大人是要攻略江南大部了。
杭州是郑思明,镇江自己驻守,南京城大人亲自坐镇,三足鼎立,水师为辅,足以镇守江南了。
“大人,赵将军所部去了镇江,万一清军攻打南京城,我军岂不是实力偏弱,守城不利?”
刘玄初忍不住劝道。
义军占了南京城,不可避免将会天下震动,清廷也必会发兵攻打,夺回这座江南首镇。
赵国豪可是义军中第一猛将,他率部去了镇江,南京城的守军实力,必然削弱。
“先生多虑了!”
朱和垚摇摇头:“南京有两千骑兵,两千水师,还有左右两营,以及标营炮营等,上万之众,如果据城而守,还不是清军的对手,那也太无能了吧。”
上万之众,这还不算俘补。
以义军之精锐,清军想要来攻下南京城,看他有多少血可流?
南城,巡抚衙门,大院中燃烧的火把,摇摆不定,呼呼作响。
书房中,江宁巡抚慕天颜正在慢慢踱步,愁眉不展。
果不其然,叛军破了满城,江宁将军额楚被杀,江南总督阿席熙扛不住,交出了李若男,带领着残兵败将与家眷,去了江北。
江宁将军,江南总督都没了,他还这在这里苦撑什么?
是怕故乡的家人遭到牵连吗?
或者是怕朝廷秋后算账,他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他是要率部逃去,还是要投了叛军?
前明皇室,崇祯的孙子,到底是真是假?
书房外,屋檐下,昏黄的灯光下,几名卫士心不在焉,守护着书房。
忽然,外面的惨叫声和厮杀声传来,几名卫士都是吃惊,纷纷拔出刀来。
“外面怎么了?”
书房中,传出慕天颜的声音,紧跟着书房门被拉开,慕天颜走了出来。
“大人,不知道。”
“也不知道,是不是叛军打过来了?”
卫士们心神不定道。
“跟我去看看!”
慕天颜眉头紧皱,大步向前。
他已经答应了叛军中立,叛军不应该攻打南城啊。
慕天颜出了后院,没走多远,一大群的清军涌了进来,很快到了他跟前,清军人人脸色狰狞,一些人刀枪上血迹斑斑,似乎刚经过一番厮杀。
“张凯,李成,你们要干什么?”
看清楚了面前的清军将领,慕天颜怒声喝道。
这二人都是他麾下标营的主将,也是他的心腹,这样气势汹汹闯进来,他们想干什么?
“大人,你想做你的忠臣孝子,你有问过兄弟们答不答应啊?”
张凯大声喊道,刀头上的鲜血犹自流下。
李成脸上浮起一丝笑容:“大人,小人们也是没有办法。今夜前来,也没有其他意思,只是想向你借些东西,还望你不要推辞。”
“张凯、李成,你二人要干什么?老夫待你二人不薄,赶紧退出去,老夫就当此事没有发生过。”
慕天颜硬着头皮喊道。
看这些家伙身上兵刃上的血迹,恐怕是来者不善。
难道说,他们要拿自己的人头,做他们投靠叛军的投名状?
慕天颜正在心里寻思,李成接着说道:
“大人,事关上千兄弟的身家性命,小人们没有选择。今日借你的人头一用,还望你行行好,成全了诸位兄弟。”
“不错!以大人一人性命,换取上千兄弟及妻儿老小的后半辈子,我等谢过大人!”
张凯说完,面色一沉,大声喊道:“愣着干什么,还不动手?”
“住手,我已与叛军……”
慕天颜惊道,话还没有说完,后背剧痛,瘫倒在地。
原来是自己的卫士,从后面狠狠砍了一刀。
“对不住了,我的妻儿老小都在城中,我也要活命!”
卫士说完,又是一刀,其他两个卫士,上前各补了几刀。
“割下慕天颜的首级,前去向义军投诚!”
张凯看了看慕天颜血肉模糊的尸体,冷冷一句。
旗人旗兵都跑了,他们还在坚持什么?总不能为那个满清朝廷陪葬吧。
乱世之中,一家人的性命生计,可比什么都重要。
……………………
秋雨绵绵,明孝陵。
站在破败不堪的陵墓前,朱和垚脸色阴沉,心情也是沉重。满清入关三十年,作为大明开篇与永恒的明孝陵,杂草丛生,断壁残垣,成了蛇鼠虫蚁的天堂。
“……自古帝王临御天下,皆中国居内从制夷狄,夷狄居外以奉中国,未闻以夷狄居中国而制天下者。
……于当此之时,天运循环,中原气盛,亿兆之中,当降生圣人,驱除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
……予号令严肃,无秋毫之犯,归我者永安于中华,背我者自窜于塞外。盖我中国之民,天必命我中国之人以安之,夷狄何得而治哉……”
驱除胡虏,恢复中华!
三百年前,那位“开局一个碗”的大英雄的讨元檄文犹在耳边回响。
三百年后,大明已亡,英雄冢无人问津。
不孝的朱明子孙,丢了大明天下不说,还亡了天下,坑惨了天下百姓。
但汉人亡了天下,难道仅仅是大明皇室的罪责吗?
崇丘南墙前,潇潇秋雨中,朱和垚丢掉雨伞,拔去了墙上的杂草,就在墙前的青石板上跪了下来,恭恭敬敬,磕头行礼。小說中文網
他身后的赵国豪、李行中、陈遘等将领照猫画虎,都是跟着跪下,磕头行礼。
作为大人的部下兼兄弟,他们知道,大人是大明皇室,也是他们追随的主公。
也许有一天,会是他们的皇帝。
后面的刘玄初与陈永华,同样是神色肃穆跪了下来,磕拜行礼。二人都是明末遗民,陈永华父亲陈鼎还是崇祯朝举人,在明太祖朱元璋陵前行跪拜之礼,发自于心。
沿途警戒及周围执守的卫士,戴着斗笠,身披蓑衣,风雨中人人都是肃然。
正是这位年轻的“皇孙”,带着他们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神话,先是占了浙江,如今又破了南京,俨然已是江南的魁首。
也许在将来,“皇孙”还要带着他们继续攻无不克,甚至有一天兵临天下。
“太祖在上,不肖后人朱和垚今日祭拜,望太祖英灵庇佑,朱和垚在陵前发誓,有朝一日,必会效太祖当日雄风,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若违此誓,天地不容!”
朱和垚大声喊道,肃穆异常,磕头行礼。
作为崇祯的亲孙子(很有可能是嫡孙),他喊的慷慨激昂,问心无愧。
他后面的赵国豪,陈永华等人,都是惊讶地抬起头来,他们看着朱和垚正在跪拜的背影,赶紧跟着跪拜。
除了懵懵懂懂的陈永华,其他人都是心头明亮,看来大人的确是前明皇室,崇祯帝的皇孙。
朱和垚跪拜完毕,站起身来,卫士们赶紧上前,给大人擦拭头脸,打伞遮护。
“大人,你是前明皇室?”
陈永华眼中都是震惊,轻声问道。
朱和垚,不是王和垚吗?
朱和垚微微一笑,向山下走去。
“先生,大人不姓王,大人姓朱,大人是崇祯帝之孙,永王朱慈诏之子,大人可是明白?”
陈遘抢先说道,觉得与周围气氛不睦,赶紧收起了脸上的笑容。
“皇孙?朱和垚?”
陈永华震惊地看着朱和垚,迷糊了片刻,这才追了上来,一揖到底。
“陈某有生之年,能见到崇祯帝后人,此生无憾了!”
朱和垚,这三个字组合起来,顺理成章,豁然开朗。
“陈先生,大人之所以没有向外泄露自己皇孙的身份,也是因为实力太弱,不想成为众矢之的。不过如今破了南京,已与满清正面为敌,也就没什么顾虑了!”
刘玄初插话进来。
“原来如此!”
陈永华连连点头,跟着摇头道:“即便如此,大人还是要韬光养晦,不宜锋芒太露。如今抗清到了紧要时刻,吴三桂兵强马壮,大人不宜与其为敌,以免给满清有机可乘。”
名义上,朱和垚还受吴三桂节制,一旦朱和垚前明皇孙的消息传到了吴三桂口中,难免引起猜忌,后果难料。
而朱和垚的身份传到了满清朝廷那里,必然也成为眼中钉,除之而后快。
“先生所言极是,在下的身份,也只是周围人知道而已。至于军中将士,想来也不无裨益。”
朱和垚点头道。
皇权神圣,他崇祯嫡孙的身份传入军中,反而好处多多。
就让子弹,慢慢地飞起来吧。
“大人,南京的事已了,在下就要告辞回台湾了!”
陈永华提出了辞行
“如此也好。南京的事虽了,但接下来还有很多事要做,在下就不留先生了。”
朱和垚看着漫天的秋雨,思虑道:“水师分一部护送陈先生南返,巡弋镇江以南运河,顺道告知南京战事。”
他看了看身后诸将:“赵国豪率部回镇江,招降银山清军的同时,构筑镇江炮台,操练水师,与郑思明一南一北,攻克常州、无锡、苏州等地。”
赵国豪喜笑颜开,赶紧抱拳领命。
镇江是南京东大门,不用问,大人是要攻略江南大部了。
杭州是郑思明,镇江自己驻守,南京城大人亲自坐镇,三足鼎立,水师为辅,足以镇守江南了。
“大人,赵将军所部去了镇江,万一清军攻打南京城,我军岂不是实力偏弱,守城不利?”
刘玄初忍不住劝道。
义军占了南京城,不可避免将会天下震动,清廷也必会发兵攻打,夺回这座江南首镇。
赵国豪可是义军中第一猛将,他率部去了镇江,南京城的守军实力,必然削弱。
“先生多虑了!”
朱和垚摇摇头:“南京有两千骑兵,两千水师,还有左右两营,以及标营炮营等,上万之众,如果据城而守,还不是清军的对手,那也太无能了吧。”
上万之众,这还不算俘补。
以义军之精锐,清军想要来攻下南京城,看他有多少血可流?
本文网址:https://www.wul88.com/xs/0/610/1841762.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wul88.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