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大漠?我亦可往。

推荐阅读:[综漫]英灵座上日唿君亲爱的幽灵小姐反派总以为我在欺骗她感情埋笔之境[快穿]青藤心事——中学时代灰烬领主无敌从降妖除魔开始大明:寒门辅臣出猎暗体

    长安,桓府。
    桓盛看着案牍上的贺表,却是怎么看都觉得自己差了些火候,细细品读下来,不由是摇了摇头。
    他入京为仕的日子,也有了七、八年的时间。
    论家世,他是凉州桓氏的后人,论声名,桓盛是凉州上士,算是凉州颇具声望的名士。
    不过桓氏的祖上,其实没怎么出过名臣贤相,也没有出过经学天下的大儒,他们家的祖上勉强能说是名将之后。
    是凉州三明之中排名最末尾的桓起后人。
    桓起是桓盛的曾祖父,当时的桓氏已经是地方上的豪强,这给了桓起学习骑射的契机。
    后来借助豪强的身份从军,从校尉做起,有文武智略,不久之后在武威、安定等地初露头角,有治理之才。
    当时的凉州爆发了一场席卷地方的兵变,时任凉州节度使的公孙虓叛乱起事,桓起在武威招募将士,平定了公孙虓的起事,因此以功被封侯。
    再往后,羌人作乱,又被桓起镇压,起戍边征战十余年,百战羌人,三年定西羌,四年平东羌,前后斩东西羌人近六万余级。
    羌人无不叹服惊惧桓起的能力,但是随着桓起被征入朝,为中央官,历任侍中、执金吾,在朝中党附宦官、捕杀士人,为关中士族所恶,以至于牵连至‘党禁之祸’的首恶之一,被按上‘排除异己’、‘与宦党同流合污’等罪名,在狱中自尽。
    正因如此,桓起按功绩本来能排到凉州三明之首,却因士人的口诛笔伐,被放到了最末。
    不过,靠着桓起在凉州积蓄的名望,桓氏在武陵这边还是很有威慑力的。
    最令人感叹的是,曾经被桓起杀怕了的羌人,到现在,却成为了桓氏立足凉州的资本之一,大多羌人都愿意‘借兵’给桓氏。
    桓盛入朝为官。
    他的想法无比纯粹,一是想办法洗清桓起的‘污名’,祖宗出事,其实后人能够在朝廷上重新掌握话语权,很多地方是能为其袒护的,这是默认的行为。
    二是桓氏在凉州已经差不多了,想要从一个地方知名的家族,变成所谓的名门,就必须有人在中央朝廷里闯出名堂来。
    第三,那就是每一个人都有自己青史留名的想法,入朝为仕才有机会青史留名。
    只是随着时间的流逝,面对骨感的现实,桓盛对自己能不能名垂青史这件事情,早就不抱任何希望了。
    毕竟出名无外乎军功以及政绩。
    没仗打就没军功,至于政绩...桓盛干得再好,那些功绩也放不上台面,说白了还是桓盛的官职太小,他的影响力太浅薄。
    所以,桓盛极其重视这次‘朝圣’的贺表。
    不说其他的,永晋帝最近就提拔了很多遣词作文极为厉害的大臣。
    在没有很好的上升渠道下,桓盛想要完成心中的抱负,最起码得先有一定的官职和地位。
    眼下对于桓盛而言,想要有机会,只能尽可能地去讨好永晋帝。
    他的出身,也不可能得到关中士族的青睐,朝中的京官大多都不喜于他,因此...桓盛能仰仗的选择...也所剩不多了。
    这次,桓盛所倾注心血的贺表,也是花费了他诸多时日,只可惜,桓盛越看却越不是个滋味。
    想呈上去,又有些不情愿。
    想当年,他刚刚入京的时候,是多么的意气风发,是多么的想要证明自己的才能,对那些阿谀奉承之辈多是鄙夷,也不愿意亲近那些关中的士族。
    而现在,看着手上这份贺表,上面的内容看似体面,实则句句都在敲打桓盛的内心。
    到了最后,桓盛却笑了。
    忽地一瞬间,桓盛的脑袋微微刺痛。
    一股天旋地转的晕眩感随之而来,旋即出现的是一片金戈铁马般的战场,这些不知从何而来的画面,不断地从他的脑海深处涌现出来。
    桓盛的面容,从一开始因为这些记忆涌入而导致的痛楚,甚至于紧皱起来的眉头...却随着这段出现的画面,变得越发肃穆沉静。
    一张脸。
    出现在了他的记忆之中。
    而这个人,他很熟悉。
    是永晋帝的四儿子,被封为晋王的楚世昭。
    紧随其后的是一道声音。
    【贞平年间,匈奴多次进犯大周王朝的边塞,时年,平定北方,逐渐掌握朝堂的楚世昭却无法容忍匈奴人屡屡进犯大周山河的行为,一怒之下,兵发大漠,誓讨匈奴。】
    在记忆里。
    只见楚世昭身着一身戎袍,他威仪不凡,披着战铠,身材高大而不失英姿,看着一个像是折子般的文本,狠狠地摔在地上,随后用着重拳砸在案牍之上。
    “匈奴欺我太甚,真以为本王不敢出兵征讨他吗?”

本文网址:https://www.wul88.com/xs/1/1926/1775558.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wul88.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