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朱允熥示意赵谦说下去!登陆倭国,开杀!

推荐阅读:家侄崇祯,打造大明日不落姐姐逼我祸害她闺蜜宗门破产,我下山无敌!天下长宁高手下山被七个姐姐宠上天西游之人在天庭朝九晚五重生2000缔造商业帝国武道凌天玄幻:无限吞噬从转生虫族开始重生后,成了渣老公的白月光

    黄观深吸一口气,他的胸膛微微鼓起,像是在给自己鼓足勇气。
    随后,他缓缓地从袖中拿出自己写的读后感,那纸张在他手中微微颤抖,不知是因为紧张还是对自己文章的珍视。
    他上前一步,来到朱允熥面前,说道:“陛下,臣本来想着最后再拿出。”
    “没成想看了杨士奇、杨荣和杨溥三位所写的,发现和臣的观点有诸多相似之处,因此便犹豫了。”
    “陛下既然问起,臣也不该隐瞒,还请陛下过目。”
    说罢,他双手将读后感高高举起。
    朱允熥接过黄观的稿子,他的眼神中带着一丝期待。
    开始仔细阅读起来。
    读完之后,朱允熥笑着说:“黄爱卿不愧是状元,写的当真是不错。”
    “这文章条理清晰,就像一条精心梳理过的丝线,排列得井井有条,见解独到。”
    “对琼州府的分析十分透彻,既看到了表面的繁荣,又深入剖析了背后的原因,与那三位的文章相比,也是各有千秋。”
    赵谦闻言也是点头称赞,他的目光中带着钦佩,说道:“黄大人不愧是饱学之士。”
    “对琼州府繁荣背后的政策解读,深刻而又准确。”
    黄观谦逊地躬身说道:“多谢陛下夸奖。”
    “陛下,臣有一事想与陛下商讨。臣见如今有诸多贤才,如杨士奇、杨荣、杨溥这般,陛下是不是该开科举了?”
    “眼下这般大才在眼前,不开科举,岂不是白白流失。”
    朱元璋这些年一直没有开科举,结果就假死了,导致科举一直没有重新开。
    朱允熥听了黄观的话,看了看赵谦,他微微侧了侧头,示意让赵谦说。
    赵谦心领神会,笑着看向黄观开始解释起来:“黄大人,琼州府选拔人才和官员有两种方式。”
    “一种是考试,但并不是单纯的科举。这种考试的形式更为灵活多样。”
    “就拿琼州府的造船厂来说吧,那里的选拔方式就很值得一提。”
    “在造船厂,工匠们如果想要晋升或者成为官员参与管理,除了要具备基本的读写能力之外,还得参加专门针对造船技能的考核。”
    “这考核内容十分细致,从木材的选材开始,要能准确分辨出何种木材适合用于船身、何种适合做桅杆,并且知晓不同木材的特性以及处理方式。”
    “比如,对于船身的木材,要选择质地坚硬且耐腐蚀的,像柚木就是极佳的选择。”
    “柚木的纹理细密,但柚木的获取可不容易。”
    “它大多生长在遥远的南方丛林之中,那里气候湿热,蚊虫肆虐,采集者要面临诸多危险。”
    “而且柚木的加工又有诸多讲究,它质地坚硬,需要特殊的工具和精湛的技艺才能将其加工成合适的船身板材。”
    “这就考验工匠对柚木的了解程度,从它的生长环境到加工技巧,都要了如指掌。”
    “在船舶的设计方面,工匠要能根据不同的用途设计出合理的船型。”
    “如果是用于近海捕鱼的小船,那就要考虑到灵活性和便捷性,船身不能太大,结构要简单,便于渔民操作。”
    “这种小船就像是水上的精灵,轻巧灵活,在近海的浅滩和礁石间穿梭自如。”
    “若是用于远洋贸易的大船,那就要考虑到载货量、稳定性以及抵御风浪的能力。大船的设计要坚固而又能承载大量的货物。”
    “这就要求工匠能够绘制精确的设计图纸,那图纸上的每一条线,每一个标注都蕴含着重要的信息。”
    “并且工匠还要解释每一个设计细节的原因。”
    “比如船身的弧度为何这样设计,桅杆的高度和数量是如何确定的,这些都需要有科学的依据和丰富的经验。”
    “还有船舶的建造工艺,从龙骨的搭建到船板的拼接,每一个环节都有严格的标准。”
    “龙骨就像是船舶的脊梁,必须选用最粗壮、最坚实的木材,而且在搭建时要保证绝对的笔直,任何一点偏差都可能影响船舶的整体结构。”
    “不仅需要高超的技艺,还需要对木材的特性有深入的了解,确保船身的牢固性。”
    “只有在这些方面表现优异的工匠,才有机会当官,参与到造船厂的管理工作当中。”
    “而且,对于那些感兴趣且家世好的年轻人,造船厂还会提供机会让他们进入厂内学习。”
    “这些年轻人首先要从基础的学徒做起,跟着经验丰富的老师傅学习选材、设计、建造等各个环节的知识和技能。”
    “他们不仅要学习实际操作,还要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比如水流力学对船舶航行的影响、不同海域的气候特点对船舶的要求等。”
    黄观听了之后有些发愣,他的眼睛微微睁大,像是在努力消化赵谦所说的内容。
    但一想到自己在琼州府所见的好像确实是如此,于是问道:“原来如此,那这考试除了针对造船厂这样的技能考核,其他方面又是如何?”
    赵谦继续说道:“在其他方面也是类似的道理。”
    “比如在商业管理方面,考试者不仅要对商业理论有深入的理解,像《管子》中的商业思想等,要能深入剖析其中的经商之道。”
    “还要有实际的商业运营能力。要能分析市场趋势,能够准确判断市场的风向是成功的关键。”
    “懂得如何进行货物的调配,每一步都要考虑到供需关系、成本和利润等因素。”
    “同时又能让利润最大化,这需要对商业的各个环节都有敏锐的洞察力。”
    “如果是农业方面,那就要熟悉各种农作物的生长习性。”
    “不同的农作物对土壤、气候、水分等条件都有不同的要求,比如水稻喜欢湿润的环境,小麦则更适应干旱一些的气候。”
    “土壤的改良方法也是考核的重点,要知道如何让贫瘠的土地变得肥沃。”
    “水利灌溉的技巧等同样重要,合理的灌溉就像是给农作物提供恰到好处的饮品,既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
    “总之,这种考试不拘泥于传统的科举文章,而是更注重实际的才能和对具体事务的处理能力。”
    “它不仅仅考察学子们对经史子集的掌握,还注重对实际事务的理解和处理能力。”
    “让学子们提出解决方案,这就要求他们不仅要有扎实的知识基础,还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这种方式能够选拔出真正有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人才,而不是只会死读书的人。”
    赵谦继续解释道:“另外就是文化课考试,分为几个部分。”
    “首先是基础知识的考察,这部分和科举有些相似,会涉及到经史、律法、文学等方面的知识,但所占比重并不高,大概只占整个考试成绩的三分之一。”
    黄观听着赵谦的解释,心中不禁对这种选拔方式暗暗称奇。
    他说道:“原来如此,这种选拔方式确实能够选拔出真正有用的人才。”
    “不过,唯才是举又是如何操作的呢?”
    赵谦回答道:“唯才是举,就是不拘泥于任何形式,只要有一技之长,能为琼州府的发展做出贡献,就可以得到任用。”
    “在琼州府,有很多工匠、农夫,他们虽然没有经过传统的科举教育,但却有着精湛的技艺或者丰富的农事经验。”
    “当地官员发现他们的才能后,就会根据他们的特长安排合适的工作。”
    “这种唯才是举的方式,让琼州府的各个行业都充满了活力,人人都有机会发挥自己的才能。”
    黄观听完恍然大悟,仔细一想,如果接下来大明想要发展海上贸易,确实应当如此。
    他不禁赞叹道:“陛下当真是厉害,此等选拔人才的方式,既能挖掘出真正有才能的人,又能让他们在合适的岗位上发挥作用,实在是高瞻远瞩。”
    紧接着,朱允熥目光坚定地说:“既然如此,那就下令,开考,然后把考试内容以及方向公布出去,让那些考生提前做好准备。”
    “朕希望通过这次考试,能选拔出更多像杨士奇、杨荣、杨溥这样的贤才,为我大明的繁荣昌盛添砖加瓦。”
    赵谦恭敬地应道:“陛下放心,臣定当竭尽全力,将此事办妥。”
    考试时间一经公布,整个金陵城乃至周边地区的学子们都沸腾了。
    大街小巷都能听到年轻学子们兴奋的讨论声。
    “终于要开考了,这可是我们一展抱负的好机会!”
    “是啊,我苦读多年,就盼着这一天。”
    然而,当他们看到考试内容后,一个个都愣住了,脸上原本的兴奋逐渐被疑惑所取代。
    “这考试内容怎么如此奇特?不仅有文章论述,还有对实际事务的考核?”
    “我原本以为只是考些经史子集之类的,没想到还有这些。”
    “这可如何是好?我只会埋头读书,对于实际事务一窍不通。”
    “我也是,像商业运营、农业技术这些,我从来都没有接触过。”
    周围的学子们也纷纷点头,大家都陷入了困惑之中。
    就在这时,杨士奇、杨荣和杨溥三人出现了。
    杨士奇站在众人面前,声音平和地说道:“诸位同窗,莫要疑惑。”
    “这考试内容其实是借鉴了琼州府选拔人才的方式。”
    学子们听闻,纷纷将目光投向杨士奇、杨荣和杨溥三人。
    紧接着三人说起了在琼州府的所见所闻。
    学子们听了他们的解释,才恍然大悟。
    原本紧锁的眉头渐渐舒展开来,眼神中重新燃起了希望和斗志。
    “原来如此,这考试内容看似奇特,实则是为了选拔真正有用的人才!”
    “没错,这样的考试才能选出真正能为大明效力的人才。”
    “那我们可得抓紧时间准备了,不能错过这个机会。”
    于是,学子们不再犹豫,纷纷抓紧时间准备考试。
    有的学子开始深入研究各种实际事务,向有经验的工匠、商人请教;有的则埋头苦读,努力提升自己的文章论述能力。
    整个金陵城都弥漫着一股浓厚的学习氛围。
    夏元吉这边,从琼州府回来后,就马不停蹄地开始进行出海的各种事宜。
    他的身影在码头和仓库之间穿梭,赵谦也来到码头,协助夏元吉筹备出海之事。
    夏元吉看到赵谦说道:“赵兄,你可来了。”
    “这出海之事千头万绪,我正愁有些事情拿不准。”
    赵谦笑着回应:“夏大人客气了,你本就是能干之人,我不过是来搭把手。你且说说,是哪些事情让你犯难了?”
    夏元吉指着一艘正在装载货物的船说:“你看这货物的装载,我虽有个大概的计划,但总担心有什么疏漏。”
    “这不同的货物,重量、性质都不一样,该如何合理安排装载顺序和位置,才能保证船只的平衡和安全呢?”
    “你看这瓷器,精美但易碎;还有这铁块,沉重无比;再看那些布匹,轻便又柔软。”
    “要把它们都合理地安排在船上,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他一边说着,一边用手指着船上不同的货物,眼神中满是担忧。
    赵谦仔细看了看,说道:“夏大人考虑得很周全。”
    “依我看,首先要把重物放在底层,像那些铁块、瓷器等,而且要均匀分布。”
    “铁块可以放在船的中心位置,这样能降低船的重心,增加稳定性。”
    “瓷器则要小心包裹,放在铁块的周围,用柔软的干草或者布帛隔开,防止在航行过程中相互碰撞而破碎。”
    “然后再往上放一些轻便且不怕挤压的货物,比如布匹之类的。”
    “布匹可以卷起来,整齐地堆放在瓷器和铁块的上方。”
    “至于那些易碎的物品,除了瓷器之外,要放在比较安全的位置,周围最好用柔软的东西隔开。”
    “而且在放置的时候,要避免它们受到挤压或者晃动。”
    夏元吉点头称是:“赵兄说得有理。”
    “还有这水手们的调配,我想挑选最有经验的水手负责关键岗位,但又怕人手不够。”
    赵谦想了想,回答道:“夏大人,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
    “一方面,从现有的水手中挑选出最优秀的,让他们担任重要职位,如舵手、领航员等。”
    “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测试来选拔,看谁能更好地应对。”
    “对于那些表现出色的,就委以重任。”
    “另一方面,我们可以对一些年轻有潜力的水手进行紧急培训,让他们尽快熟悉一些基本的操作,这样就能补充人手了。”
    “培训的内容可以包括如何正确地拉帆、如何在紧急情况下修补船身等。”
    “赵兄这个主意不错。” 夏元吉眼睛一亮,“那船只的检修?我担心有些地方我们检查不到位,万一在海上出了问题可就麻烦了。”
    赵谦拍了拍夏元吉的肩膀说:“夏大人,这船只检修确实要细致。”
    “我们可以分成几个小组,一组负责检查船身的木板是否有腐朽或者裂缝。”
    “一组检查船上的绳索是否结实,还有一组检查各种设备。”
    “每个小组都要有经验丰富的工匠带领,这样才能确保万无一失。”
    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很快一切就步入正轨。
    朱允熥站在金陵城的城楼上,俯瞰着这一切。
    他的眼神中充满了期待和自豪。
    他下令宣布:“金陵以及附近的试点出海正式进行!”
    这一命令如同春风吹过大地,百姓和商人们欢呼起来。
    “出海喽!这可是大好事啊,说不定以后能吃到更多的海鲜,生活也能更富裕喽!”
    “是啊,这可是难得的商机,我听说海外有很多奇珍异宝,这次出海,肯定能大赚一笔。”
    “我家那小子一直想跟着船队出去见见世面,这下可好了,有机会喽。”
    “陛下治理有方,咱们也能安心出海谋发展了,这是大明的福分,也是咱们百姓的福分。”
    “没错没错,希望这次出海一切顺利。”
    那欢呼声如同汹涌的浪潮,一波接着一波,在金陵城的上空回荡。
    这是一个新的开始,一个充满希望和挑战的开始,大明的海上之旅即将启航。
    ……
    李景隆和王景弘率领着大明的海军舰队,向着倭国的方向破浪前行。
    李景隆对身旁的王景弘说道:“此次出征倭国,定要让那些倭寇知道我大明的厉害,让他们再也不敢侵犯我大明的海域。”
    王景弘微微点头,说道:“倭国虽小,但不可轻敌,我们要根据海上的情况随时调整战略。”
    舰队继续前行,海浪不断地冲击着船身,溅起高高的水花。
    当大明的舰队出现在倭国的海岸线上时,倭国的百姓们都被吓坏了。
    在倭国的一个小渔村,村民们正在海边劳作。
    突然,一个小孩指着海平面上的黑点大声喊道:“看啊,那是什么?”
    他的声音清脆而稚嫩。
    众人纷纷朝着小孩所指的方向望去,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好奇与疑惑。
    随着舰队逐渐靠近,那一艘艘巨大的船只展现在他们眼前。
    倭国百姓们的脸上满是惊恐之色,他们的眼睛瞪得大大的。
    一位老者吓得双腿发软,他的身体开始不停地颤抖。
    “这……这是什么怪物?如此巨大的船,难道是上天对我们的惩罚吗?”
    “从没见过这么大的船,这一定是强大的敌人来了,我们该怎么办?”
    “我们根本没有办法抵抗。”
    “不管怎样,大家先躲起来吧,希望他们不会伤害我们这些普通百姓。”
    众人听闻,纷纷开始往村子里跑去。
    他们的脚步慌乱而急促,一边跑还一边回头张望,眼神里满是恐惧。
    李景隆和王景弘率领舰队在倭国的一处海滩登陆。
    士兵们迅速跳下船,井然有序地开始建立营地。
    然而,倭国人并不甘心让大明军队在他们的土地上立足。
    一群倭国武士手持长刀,气势汹汹地朝着大明军队的营地冲来。
    其中一个为首的倭国武士挥舞着长刀,大声喊道:“这些外来者竟敢踏入我们的土地,我们要把他们赶回海里去!”
    旁边的武士应和道:“没错,让他们知道我们倭国武士的厉害!”
    又有一个武士喊道:“我们的刀可不是吃素的,他们一定会被我们砍得落花流水。”
    李景隆见状,说道:“来者不善,准备迎敌!”
    王景弘则冷静地指挥着士兵们拿起火枪和机关枪。
    他沉稳地说:“听我命令,不要慌乱,等他们靠近了再射击。”
    倭国武士们一边奔跑,一边嘴里喊着倭国的战号。
    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狂热和无畏。
    当他们进入射程范围后,王景弘大喊一声:“开火!”
    顿时,火枪和机关枪发出震耳欲聋的轰鸣声。
    倭国武士们被这突如其来的攻击打得措手不及。
    有的武士试图用长刀去抵挡子弹,却发现根本无济于事,绝望地叫着:
    “我们根本无法靠近,这怎么打?”
    子弹飞向倭国武士,他们纷纷中弹倒下。
    大明的士兵们继续有条不紊地射击,他们的动作整齐划一。
    随着射击的持续,越来越多的倭国武士倒下,他们的冲锋队形很快就被打散。
    那些还活着的武士开始慌乱起来,有的转身就跑,嘴里还喊着:“快跑,这不是我们能对付的!”
    很快,附近的倭国人被消灭干净。
    ……
    很快,大明登陆,消灭倭国人的消息,迅速传遍了倭国。
    在倭国的皇宫内,倭国天皇正享受着歌舞表演。
    突然,一名慌张的臣子跌跌撞撞地跑进来,“大事不好了!大明的军队突然登陆我国。”
    “他们……他们非常强大,附近的武士们都被消灭了。”
    倭国天皇听到这个消息,吓得从座位上跳了起来。
    “这可如何是好?这可如何是好?”
    “快去把将军们喊来商议!”
    他急忙召集幕府将军前来商议对策。
    这种事可是关系到整个倭国的生死存亡。
    以他现在手上的权利,是决定不了的。
    因此,只能等着幕府将军们到来,一起商议才行。
    或者说,听从幕府将军的安排。
    想到这,倭国天皇无奈的长叹了一口气。
    当真是内忧外患!

本文网址:https://www.wul88.com/xs/4/4000/1661748.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wul88.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