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朱允熥推出大明版三年高考五年模拟!

推荐阅读:灰烬领主大造化剑主无敌从降妖除魔开始大明:寒门辅臣万历小捕快大荒剑帝机战:全金属风暴镇世仙尊暗体大梦王

    第九十六章 朱允熥推出大明版三年高考五年模拟!
    不仅金陵城内的官员们蠢蠢欲动,各地的官员们听闻后,也纷纷行动起来。
    他们精心撰写自荐信,详细阐述自己的才能、过往的政绩以及对交趾地区治理的见解,然后派人快马加鞭送往金陵。
    一时间,通往金陵的官道上,信使们策马狂奔,扬起阵阵尘土。
    与此同时,那些胸怀壮志的读书人也不甘落后。
    他们虽没有官场的经验,但怀揣着一腔报国热情,渴望能在交趾这片新开拓的土地上施展自己的才华。
    他们有的亲自带着自荐信来到金陵,有的则委托当地的官员代为转交。
    这些自荐信纷纷飘进了赵谦等人的办公地点。
    赵谦、黄观、解缙、夏元吉等人深知此次选派前往交趾地区官员一事责任重大。
    他们专门寻了一处幽静且宽敞的办公地点,将其布置成临时的筛选场所。
    房间里摆满了桌椅。
    案几上的文书堆积如山。
    赵谦看着堆积如山的信件,不禁感慨道:“没想到此次选派官员之事,竟引得如此多人响应,可见大家对交趾地区的重视。”
    黄观点点头,说道:“这是好事,说明大家都看到了交趾地区的潜力和机会。”
    “不过,我们筛选时可得擦亮眼睛,选出真正有能力、有担当的人。”
    解缙笑着说:“这些信件里说不定藏着不少人才呢,咱们慢慢看,仔细甄别。”
    夏元吉则已经开始动手整理信件,他说道:“事不宜迟,咱们这就开始。”
    “时间紧迫,得尽快选出合适的人选。”
    于是,四人各自坐在桌前,开始认真翻阅起这些自荐信。
    赵谦、黄观、解缙、夏元吉会格外关注一些人。
    其中,有一批是那些曾在偏远、复杂地区任职过的官员。
    他们的自荐书往往会被选拔者重点关注。
    西南山区那里地形复杂,民族众多,矛盾纠纷频发。
    沿海地区任职,负责处理过海盗侵扰、海上贸易纠纷等问题。
    这样的官员选拔出来,派到交趾地区会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政策。
    而不是那种死读书,刻板的人。
    “不错不错,这个官员在西南地区的时候,成功调解了多起民族间的冲突。”
    “他还深入了解各民族的文化习俗,制定出公平合理的政策。”
    “这种在复杂环境中积累的治理经验,对于交趾地区的治理无疑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赵谦看着手上的自荐信,满意的点了点头。
    他本身就是出自琼州府,那里就是各个民族混居。
    所以,他深知调和各个民族之间的事情是多么复杂,多么难处理。
    这个官员能够很好的处理,当真是不错。
    随即,他在这个官员的自荐信上面画了一个圆圈,表示通过第一轮选拔。
    “我这个在沿海地区的也不错。”
    “他懂得如何加强海防建设,组织渔民联防,打击海盗势力。”
    “同时规范海上贸易秩序,促进了当地商业的繁荣。”
    “交趾地区临海,海上事务必然繁多,这个官员的经验就显得尤为宝贵。”
    夏元吉说着也画上了圆圈。
    解缙和黄观也说着自己看到的觉得优秀的官员。
    经过数日不分昼夜的筛选,赵谦、黄观、解缙、夏元吉等人终于完成了第一轮选拔。
    那些被选中的自荐信被整齐地整理好,放在一个精致的木盒中。
    赵谦捧着木盒,匆匆赶往皇宫。
    “陛下,这是第一轮选拔出来的自荐信,请陛下过目。”
    朱允熥接过木盒,打开后仔细翻阅着里面的信件。
    这些自荐信中,官员们言辞恳切,纷纷展示着自己的才能和抱负。
    但朱允熥深知,仅凭纸上的文字并不能完全了解一个人的真实能力。
    看完信件后,朱允熥对赵谦说道:“这些官员虽在信中说得天花乱坠,但朕不能仅凭他们的一面之词就做出决定。”
    “你安排情报机构的人出去,仔细核查他们所说的情况是否属实。”
    朱允熥不轻易相信自荐官员,背后有着多方面的深层次考量。
    这与他作为帝王的责任、过往的经验以及当前的局势紧密相关。
    在大明官场,存在着一些不良风气。
    部分官员为了谋取更好的职位和晋升机会,常常夸大自己的功绩和能力。
    他们在自荐书中可能会对自己的经历进行粉饰。
    将一些小的成就吹嘘成巨大的功绩,或者隐瞒自己的过错和不足。
    朱允熥深知这种风气的存在,他不能仅仅凭借官员们在自荐书中的一面之词就做出判断。
    有些官员可能在地方任职时,只是做了一些表面工作,却在信中描述得是为当地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如果朱允熥轻信了这些自荐书,就可能会选拔出一些徒有其表、没有真才实学的官员。
    这对于交趾地区的治理将是极大的隐患。
    而且,交趾地区刚刚经历了战争的洗礼,局势复杂且不稳定。
    朱允熥希望选派到交趾的官员能够真正有能力应对当地的各种问题。
    如果选派的官员能力不足或者不适合当地情况,可能会引发更多的矛盾和问题。
    甚至影响到大明在该地区的统治。
    因此,朱允熥必须确保选拔出来的官员是经过严格筛选、真正有能力胜任的,而不能仅仅依赖自荐书来判断。
    况且,选拔前往交趾地区的官员是一件严肃的事情,关乎朝廷的权威和公信力。
    如果朱允熥轻易相信自荐书,选拔出不合适的官员,不仅会影响交趾地区的治理。
    还会让朝廷在百姓和官员心中的形象受损。
    朝廷需要选拔出真正优秀的人才,向天下展示其公正、严谨的用人态度。
    只有这样,才能让官员们敬畏朝廷的权威,让百姓信任朝廷的决策。
    因此,朱允熥通过情报机构调查自荐官员的情况,也是为了维护朝廷的权威和公信力。
    确保选拔过程的公平、公正、公开。
    “查出来,凡是夸大其词的,直接把他的官职给撸了,把人抓到金陵来!”
    朱允熥冷冷的说道。
    赵谦心中早有预料,他深知朱允熥一向谨慎,用人向来注重真才实学。
    他连忙点头,说道:“陛下英明,臣明白您的用意。”
    “臣这就去安排,确保情报准确无误。”
    朱允熥说道:“此事关系重大,你要用心去办。”
    赵谦领命后,匆匆离开了御书房。
    他知道,接下来的调查工作将十分艰巨。
    但他也明白,这是为了大明的未来,为了交趾地区的稳定和发展。
    赵谦领命之后,迅速着手部署情报机构的行动。
    他深知此次任务的重要性,紧急召集情报机构的负责人,详细传达了朱允熥的旨意。
    要求他们务必全面、准确地探查那些自荐官员的真实情况。
    情报机构的负责人不敢有丝毫懈怠,立刻向潜伏在大明各地的人员发出指令。
    一时间,原本隐藏在市井街巷、官府衙门中的情报人员纷纷行动起来。
    他们有的扮成商人,在街头巷尾与百姓闲聊,打听官员在当地的口碑和政绩。
    有的混入官员的社交圈子,获取更私密的信息。
    还有的直接潜入官员的府邸,寻找可能存在的证据。
    在探查过程中,情报人员发现了不同的情况。
    一些官员在自荐书中所描述的经历和成就确实属实。
    河南布政使司的一位官员,在当地任职期间积极兴修水利。
    大大改善了当地缺水的情况,不仅使得农田灌溉得到极大改善,粮食产量大幅提高,还让百姓喝上了水。
    情报人员通过走访当地百姓、查看水利工程的记录等方式,证实了他的功绩。
    这些官员的真实表现让情报人员感到欣慰,也为选拔工作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然而,也有一些官员存在夸大其词的情况。
    山东布政使司的一位官员在自荐书中声称自己成功解决了当地的治安问题,使得百姓安居乐业。
    但情报人员深入调查后发现,当地的治安状况虽然有所改善,但远没有他描述的那么好。
    而且,他在处理治安问题时,还存在一些不公正的行为,引起了部分百姓的不满。
    情报人员毫不留情地将他抓了起来。
    类似被抓起来的官员不少。
    在各地的抓捕现场,气氛紧张而压抑。
    情报人员如同暗夜中的猎手,悄然逼近那些夸大其词的官员。
    在江南的一座繁华城镇,一群身着黑衣的情报人员破门而入。
    他们动作迅速而果断,还没等这位官员反应过来,就将他牢牢控制住。
    官员瞪大了眼睛,脸上满是惊恐和难以置信,他声嘶力竭地喊道:“你们这是干什么?我可是朝廷命官!”
    然而,情报人员不为所动,冷冷地说道:“你在自荐书中弄虚作假,欺骗朝廷,跟我们走一趟。”
    官员顿时瘫倒在地,脸色苍白如纸。
    在北方的一个偏远县城,另一位官员正在县衙里处理公务。
    情报人员突然出现,将他团团围住。
    这位官员试图反抗,他挥舞着手中的毛笔,大声叫嚷着:“我为这地方做了多少事,你们凭什么抓我?”
    情报人员冷笑一声,拿出了百姓的证词和调查记录,一一列举他的不实之处。
    官员看着那些证据,顿时哑口无言,双腿一软,跪了下来。
    随着抓捕行动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官员被揪了出来。
    这些官员来自不同的地区、不同的职位,有地方的知府、知县,也有朝廷中的小吏。
    他们被押解着,排成了长长的队伍,朝着金陵进发。
    一路上,他们垂头丧气,往日的威风荡然无存。
    百姓们围在道路两旁,指指点点,议论纷纷。
    “这些贪官污吏,就该受到惩罚!”
    有的则摇头叹息,为朝廷的用人不当感到惋惜。
    被押解回金陵后,这些官员被暂时关押在大牢之中。
    大牢里阴暗潮湿,弥漫着一股刺鼻的气味。
    官员们挤在狭小的牢房里,彼此之间沉默不语,脸上写满了绝望和悔恨。
    朝堂之上,朱允熥得知被抓官员的数量后,眉头紧锁,脸色阴沉。
    他对赵谦说道:“这些人如此胆大妄为,欺骗朝廷,必须严惩不贷,以儆效尤。”
    赵谦连忙点头称是,说道:“陛下放心,臣定会按照律法对他们进行审判,让他们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
    一时间,整个金陵城都在关注着这些被抓官员的命运。
    朝堂上的官员们纷纷议论纷纷,对朱允熥的严格选拔表示敬佩。
    “陛下此举真是英明至极!用人乃国之大事,尤其是交趾那等新定之地,更需德才兼备、诚实守信之人前去治理。”
    “如今陛下严格审查,将那些欺上瞒下之辈一网打尽,实乃我大明之幸。”
    “我等一直期盼朝廷能有如此公正之举,那些靠吹嘘自己上位的人,根本不配为官。”
    “陛下此举,让我们看到了朝廷整顿官场风气的决心,也让我们这些一心为百姓做事的人有了更多的机会。”
    然而,也有一些官员心中暗自担忧。
    “虽说陛下此举是为了选拔贤才,但一下子抓了这么多人,会不会引起官场的动荡?”
    他的话刚一出口,就引来了旁边一位正直官员的反驳:“此言差矣!”
    “官场的动荡是那些不良之风引起的,陛下此举正是为了正本清源。”
    “只有清除了这些蛀虫,官场才能风清气正,朝廷才能长治久安。”
    在众人的议论声中,赵谦站在一旁,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他深知朱允熥的决策是正确的,此次严格选拔不仅能为交趾地区选出合适的官员,也能对整个官场起到警示作用。
    他向前一步,大声说道:“各位同僚,陛下此举乃是为了我大明的长远利益着想。”
    “我们应该全力支持陛下的决策,共同为朝廷选拔出真正的人才。”
    官员们听了赵谦的话,纷纷停止了议论,齐声说道:“愿听从陛下安排,为朝廷效力!”
    朝堂上的气氛变得更加庄重而严肃。
    官员们的眼神中都透露出对朱允熥的敬佩和对朝廷的忠诚。
    在众人的议论声渐渐平息之后,朱允熥开口。
    “此次选拔官员,本是为交趾地区挑选能臣干吏,以图当地长治久安、百姓安居乐业。”
    “然而,竟有如此多官员胆大妄为,在自荐书中弄虚作假、欺瞒朝廷。”
    “此等行径,实乃对朝廷律法的公然践踏,对国家大事的严重亵渎。”
    “若不予以严惩,何以正国法、肃官纪?”
    “朕意已决,将这些官员当众处死!”
    此言一出,朝堂上顿时鸦雀无声。
    官员们深知朱允熥向来赏罚分明,如今做出这样的决定,绝无更改的可能。
    行刑之日,金陵城的刑场周围人山人海。
    百姓们听闻要处决那些弄虚作假的官员,纷纷赶来围观。
    他们的脸上既有好奇,也有对朝廷公正执法的期待。
    那些被押赴刑场的官员们,此时早已没了往日的威风。
    他们被士兵们押着,一步一步走向断头台。
    刑场中央,摆放着寒光闪闪的断头刀。
    监斩官站在一旁,表情严肃。
    当这些官员被押到断头台前时,监斩官大声宣读了他们的罪行:
    “尔等身为朝廷命官,不思为国为民效力,却在自荐书中夸大其词、欺上瞒下,妄图骗取官职,扰乱朝廷用人之策。”
    “今奉陛下旨意,将尔等斩首示众!”
    官员们听到自己的罪行被宣读,身体颤抖得更加厉害。
    监斩官大手一挥,喊道:“行刑!”
    刽子手们手持大刀,迅速上前。
    随着一阵寒光闪过,一颗颗人头滚落下来,鲜血溅满了断头台。
    百姓们发出一阵惊呼,随后爆发出一阵欢呼声。
    朱允熥在皇宫中虽然没有亲临刑场,但他对行刑的情况了如指掌。
    他知道,这一次的严惩,不仅是对那些弄虚作假官员的惩罚,更是对整个官场的一次警示。
    他希望通过此举,让官员们明白,朝廷用人容不得半点虚假。
    只有真正有能力、有品德的人,才能为朝廷所用,为百姓谋福祉。
    在严惩了那些弄虚作假的官员之后,朱允熥深知要想打造一支清正廉洁、能力过硬的官员队伍,仅靠一次惩处是远远不够的。
    于是,他深思熟虑之后,下旨对官员进行系统的考核,明确规定三年小考,五年大考。
    “三年小考,考察官员在任期内的日常政务处理能力、地方治安维护情况以及对朝廷政策的执行力度等方面。”
    “考核方式包括上级官员的评价、百姓的口碑调查以及政务档案的审查。”
    “而五年大考则更为全面和严格,除了涵盖三年小考的内容外,还着重考察官员在较长时间内对地方发展的推动作用。”
    “在社会治理上,是否化解了重大矛盾纠纷、维护了社会的和谐稳定等。”
    “大考还会综合考虑官员的品德操守、廉洁自律情况,防止出现贪污腐败、以权谋私等行为。”
    “为了确保考核的公正公平,朕会专门设立了考核机构。”
    朝堂之上,听到朱允熥这般说,所有官员都沉默。
    赵谦率先站了出来,他微微躬身,脸上满是敬佩与赞同之色。
    “陛下圣明!此考核之法实乃治理官场之良策。”
    “三年小考可及时发现官员在日常政务中的问题与不足,督促他们时刻勤勉尽责。”
    “五年大考则能全面衡量官员在较长任期内的综合表现,为朝廷选拔出真正有能力、有担当的贤才。”
    “如此一来,官场风气必将焕然一新,官员们也会更加用心于为百姓谋福祉、为朝廷效力。”
    赵谦言辞恳切。
    他深知这一制度对于整顿官场、提升朝廷治理效能的重要性。
    黄观紧接着出列,他神情严肃,眼神中透露出坚定的支持。
    “陛下此举,犹如拨云见日,为我大明官场指明了方向。”
    “以往官场中存在着一些尸位素餐、浑水摸鱼之辈,他们不仅耽误了地方的发展,更损害了朝廷在百姓心中的形象。”
    “如今有了这严格的考核制度,那些心怀不轨之人必将无所遁形,而真正有才能、有品德的官员则能得到应有的提拔和重用。”
    “这不仅能激励官员们积极进取,更能让百姓看到朝廷整顿吏治的决心,从而更加拥护朝廷的统治。”
    解缙向来才思敏捷,此时他也快步上前,拱手说道:“陛下,此考核制度实是精妙绝伦。”
    “它将日常考察与长期评估相结合,既注重官员的工作业绩,又考量其品德操守。”
    “这就如同为官员们树立了一座标杆,让他们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努力方向。”
    “而且,通过这样的考核,朝廷能够更加准确地了解官员的能力和特点,从而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相信在这一制度的推行下,我大明官场必将人才辈出,国家也会更加繁荣昌盛。”
    夏元吉最后站了出来,他稳重而诚恳地说道:“陛下,臣完全赞同这一考核制度。”
    “在地方治理中,官员的能力和责任心至关重要。”
    “三年小考能让我们及时调整官员的工作方向和重点,避免出现大的失误。”
    “五年大考则能对官员的整个任期进行全面评价,为朝廷的人事安排提供可靠的依据。”
    “这一制度的实施,将有助于建立一个高效、廉洁、公正的官场环境,让我大明的根基更加稳固。”
    朝堂之上,赵谦、黄观、解缙、夏元吉四人的赞同之声回荡在宫殿之中。
    其他官员们也纷纷点头称是,对朱允熥的这一决策表示认可和支持。
    考核的消息传开后,官场顿时紧张起来。
    那些平日里兢兢业业、一心为民的官员们,更加努力地工作,希望在考核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得到朝廷的认可和晋升。
    一位在地方任职的知县,得知考核的消息后,更加频繁地深入乡村,了解百姓的需求,积极组织百姓开垦荒地、修建水渠。
    然而,也有一些平日里混日子、无所作为的官员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他们开始担心自己在考核中会被淘汰,于是纷纷临时抱佛脚,试图弥补自己的不足。
    一时间,整个大明各地的官员都开始忙碌了起来。

本文网址:https://www.wul88.com/xs/4/4000/1661776.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wul88.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