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乐书城小说网,新悟乐书城小说网小说阅读网 > 军史小说 > 大明:老朱死后,我直接炮轰金陵 > 第98章 朱允熥的后手,深夜召见杨士奇、杨荣和杨溥三人!

第98章 朱允熥的后手,深夜召见杨士奇、杨荣和杨溥三人!

推荐阅读:家侄崇祯,打造大明日不落姐姐逼我祸害她闺蜜宗门破产,我下山无敌!天下长宁高手下山被七个姐姐宠上天西游之人在天庭朝九晚五重生2000缔造商业帝国武道凌天玄幻:无限吞噬从转生虫族开始重生后,成了渣老公的白月光

    第九十八章 朱允熥的后手,深夜召见杨士奇、杨荣和杨溥三人!
    赵谦微微皱眉,脸上满是无奈之色。
    他轻轻叹了口气说道:“陛下,您所言极是。”
    “确实应当每隔几年就对官场进行一次大扫荡,否则这些官员真不知会做出何等无法无天之事。”
    “此次考核便足以证明,哪怕平日里那些看似清正廉明的官员,一旦陷入不良环境,也会迅速被腐化。”
    朱允熥将手中的奏疏狠狠地扔到地上。
    “那就趁着这次机会,好好地清洗一下我大明的官场。”
    “绝不能让这些蛀虫继续腐蚀朝廷的根基!”
    “传令下去,所有被抓起来的官员,就地斩首,以儆效尤!”
    “那些派出去考核却犯了错的官员,押回金陵枪毙,让他们为自己的罪行付出代价。”
    “至于他们的家属,全部流放交趾和倭国。”
    赵谦说道:“臣这就去传达旨意。”
    朱允熥说道:“此次整顿官场,务必做到公正、严格,不能放过任何一个腐败分子。”
    “朕要让天下人知道,在我大明的官场,容不得半点贪腐和不公。”
    赵谦领命后,匆匆离开了御书房。
    朱允熥那道严厉的旨意在整个大明官场中轰然炸响。
    一时间,大明的各个角落都被一股肃杀的气息所笼罩。
    在中原的繁华都市,平日里热闹非凡的街道变得冷冷清清。
    县衙门口,往日威风凛凛的衙役们此时个个神情紧张。
    他们看守着那些被关押的弄虚作假的,想要应付考核的官员。
    午时三刻已到,监斩官一声令下,刽子手们手起刀落,这些官员便人头落地。
    围观的百姓们纷纷拍手称快。
    在偏远的边疆地区,同样是一片血腥的场景。
    当地的驻军士兵们充当起了行刑者的角色。
    他们将那些被查出贪污受贿、欺压百姓的官员押到空旷之地。
    官员们声嘶力竭地呼喊着求饶,但这一切都是徒劳。
    这些人全都被五马分尸!
    变得这一块,那一块。
    与此同时,各地官员的家属们被成群结队地押出家门。
    在前往交趾和倭国的路上,家属们忍受着饥饿、寒冷和疾病的折磨。
    他们风餐露宿,沿途不断有人倒下。
    那些死去的人,就被随意地扔在路边。
    而活着的人,依然要拖着疲惫的身躯,继续朝着流放地前行。
    ……
    那些派出去考核却自身腐化的官员,被用囚车一辆辆地拉回金陵。
    囚车缓缓行驶在金陵的街道上,引来无数百姓的围观和唾骂。
    这些官员们坐在囚车里,低着头,不敢正视周围人的目光。
    他们曾经是考核别人的人,如今却成为了被审判的对象。
    到达金陵后,他们被关押在大牢之中,等待着最后的审判。
    审判之日,刑场周围人山人海。
    这些官员被押上断头台,他们的脸上写满了悔恨和恐惧。
    监斩官宣读着他们的罪行,声音洪亮而清晰。
    随着一声“开火”令。
    这些官员的脑袋上面全都出现了血窟窿。
    一个个都睁着眼睛死!
    朱允熥要用这种铁血手段,彻底清洗官场的污垢,让大明的官场重新焕发出清明和公正的光彩。
    而这场震动,也让所有官员都明白了一个道理:在朱允熥的统治下,任何腐败和违法乱纪的行为都将受到最严厉的惩罚。
    ……
    金陵城外的小村庄。
    宋忠将大明官场这场大清洗的详细情况一五一十地向朱元璋禀报。
    随着讲述,朱元璋原本平静的脸上渐渐露出了笑容。
    “允熥这孩子,干得实在是好!”
    “想当年,朕也是每隔几年就要杀一批腐败官员。”
    “朕这么做,就是要让这些官员们胆寒,让他们知道,在我大明的官场,容不得半点贪腐!”
    那些年,他为了整顿吏治,不惜大开杀戒。
    胡惟庸案、蓝玉案,每一次都是对官场的一次大清洗。
    看到朱允熥也采取了同样的措施,他看到了当年自己的影子。
    一旁的宋忠连忙点头,说道:“琼王殿下英明神武。”
    “此次整顿官场,雷厉风行,将那些腐败官员一网打尽,实在是大快人心。”
    朱元璋笑着说:“允熥这孩子有魄力,有手段。”
    “他这么做,不仅是为了肃清官场,更是为了我大明的长治久安。”
    “那些腐败官员,不杀不足以平民愤,不杀不足以正国法。”
    朱元璋脸上的笑容渐渐收敛,眉头微微皱起。
    刚刚还因朱允熥整治官场得力而浮现的欣慰神情,此刻被一抹担忧所取代。
    “唉,”
    朱元璋轻轻叹了口气,声音中带着一丝忧虑。
    “允熥此番雷厉风行地整治官场,杀了这么多人,固然能起到震慑作用。”
    “那些心怀不轨的官员有所忌惮,但这官员的空缺该如何弥补,却是个大问题。”
    当年他每一次都牵连甚广,无数官员人头落地。
    一时间,朝堂之上风声鹤唳,官员们人人自危。
    “当年朕也是杀红了眼,”
    “杀的人太多,以至于到最后,朝堂之上竟没多少可用的官员了。”
    “而且,因为杀得太狠,民间有才能的人也都不敢出来当官了。”
    “朕不得不停下杀戮的脚步,重新想办法选拔人才。”
    一旁的宋忠静静地听着。
    他深知朱元璋此刻的担忧并非没有道理。
    官员的选拔和任用关乎着朝廷的稳定和国家的发展。
    “如今允熥又走上了这条路。”
    “虽然他这么做是为了大明的长远利益。”
    “但若是不解决好官员空缺的问题,只怕会重蹈朕当年的覆辙。”
    朱元璋说着,他的目光看向了金陵皇宫的方向。
    眼神中 充满了担忧。
    ……
    金陵皇宫。
    朱允熥对着站在下方的赵谦问道:“之前培养的那一批学生和官员,如今情况如何?”
    这里问的培养的,其中一部分,是如杨士奇、杨荣、杨溥等在倭国历经磨砺成长起来的。
    另一部分,则是在琼州府接受培养的。
    琼州地处偏远,环境艰苦。
    在那里培养的人才,更能体会到民间的疾苦,懂得如何因地制宜地发展地方经济,改善百姓生活。
    还有一部分人,早在炮轰金陵之前就被送出去游学历练。
    他们游历四方,增长了见识,丰富了阅历,对天下大势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赵谦脸上露出自信的神情,语气坚定地回答道:“陛下放心。”
    “这些人经过长时间的培养和历练,如今都已具备了独当一面的能力。”
    “随时可以步入官场,为朝廷效力。”
    朱允熥说道:“既如此,那就明日上朝之时,将此事公布于众。”
    “让这些人即刻顶上那些被斩首、枪毙官员的位置。”
    “朕要让天下人知道,我大明的官场,永远不缺有才能、有担当的人。”
    次日清晨,朝堂之上。
    官员们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交头接耳,脸上满是忧心忡忡的神情。
    “此次整治官场,杀了这么多官员,这政务可如何是好?”
    “是啊,这么多空缺,一时之间上哪儿去找合适的人来填补?只怕这朝廷的运转都要受到影响了。”
    就连平日里沉稳干练的黄观、解缙和夏元吉三人,此时也不免担忧起来。
    他们深知官员对于朝廷政务的重要性。
    这么多官员被杀,必然会在短期内造成政务处理的混乱。
    黄观眉头紧锁,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忧虑。
    解缙不停地搓着手,显得有些焦躁不安。
    夏元吉则微微叹气,脸上写满了担忧。
    就在这时,他们注意到了赵谦。
    只见赵谦站在一旁,神情淡定,老神在在的样子与周围忧心忡忡的官员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黄观、解缙和夏元吉三人对视一眼,心中都涌起了一丝疑惑。
    他们相互使了个眼色,然后一同走上前去。
    黄观率先开口,语气中带着一丝急切:“赵大人,如今这么多官员被杀,政务恐受影响,陛下是不是有什么办法应对?”
    解缙也连忙说道:“是啊,赵大人,您就别卖关子了,快告诉我们吧,也好让我们心里有个底。”
    夏元吉则一脸期待地看着赵谦,说道:“赵大人,还望您能给我们透个信儿。”
    赵谦看着他们三人焦急的模样,不禁微微一笑。
    他轻轻摇了摇头,神秘兮兮地说:“不可说,不可说。”
    “一会儿陛下驾临,你们自然就知晓。”
    黄观等人听了赵谦的话,心中更加好奇了。
    他们还想再追问几句,但赵谦却只是笑着摆了摆手,不再言语。
    无奈之下,他们只好回到自己的位置上,等待着朱允熥的到来,希望能从陛下那里得到答案,解开心中的疑惑。
    朝堂之上,官员们的议论声仍在继续,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声音渐渐小了下去。
    大家都在静静地等待着,等待着朱允熥揭开这个谜底。
    看看朝廷究竟会如何应对这场官员空缺的危机。
    随着一阵悠扬的钟鼓之声响起,朱允熥走进朝堂。
    朝堂之上瞬间安静下来,官员们纷纷跪地行礼,高呼万岁。
    朱允熥坐定之后,说道:“诸位爱卿,此次整治官场,乃是为了我大明的长治久安,清除那些贪污腐败、祸国殃民之徒。”
    “如今,虽有不少官员因罪伏法,但朕早有准备,不会让朝廷政务因此停滞。”
    官员们听了朱允熥的话,都竖起耳朵,全神贯注地聆听着。
    朱允熥接着宣布:“朕决定,调集前往倭国历练的杨士奇、杨荣、杨溥等学子和官员。”
    “以及另外琼州府学习,以及外出游历的两部分学子,填补此次官员空缺之位。”
    此言一出,朝堂之上顿时炸开了锅。
    除了早已知情的赵谦依旧神色淡定之外,其他官员们都露出了十分震惊的神情。
    他们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什么?调集倭国的学子也就罢了,这另外两部分学子是从哪里来的?”
    “陛下何时培养了这么一批人才?”
    “我怎么从未听说过还有另外两部分学子,陛下此举,真是让人意想不到。”
    那些知晓倭国学子情况的官员,虽然对他们的能力有所了解,但对于另外两部分学子却一无所知,心中满是好奇。
    而那些原本忧心忡忡的官员,此时心中的担忧也减轻了不少。
    他们开始期待着这些新的官员能够为朝廷带来新的气象。
    黄观、解缙和夏元吉三人更是瞪大了眼睛,一脸的难以置信。
    他们刚刚还在向赵谦打听陛下的办法,没想到陛下竟然藏着这么大的一个惊喜。
    黄观不禁感叹道:“陛下真是深谋远虑,早就在暗中培养了这么多人才。”
    解缙则兴奋地说道:“如此一来,朝廷的政务定能顺利运转,我大明也必将更加繁荣昌盛。”
    夏元吉也点头称是,说道:“陛下英明,这些新的官员定能为朝廷注入新的活力。”
    朱允熥看着下方官员们震惊的表情,心中暗自满意。
    他知道,这些经过精心培养和历练的学子和官员,定能胜任各自的岗位。
    紧接着,朱允熥让赵谦简单解释了一下这另外两部分学子是怎么回事。
    官员们听了朱允熥的解释,纷纷露出恍然大悟的神情。
    他们对这些新的官员充满了期待,也对朱允熥的远见卓识更加敬佩。
    朝堂之上,原本凝重的气氛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充满希望和活力的氛围。
    朱允熥的旨意迅速传遍了大明的每一寸土地,甚至跨越重洋,抵达了倭国。
    旨意所到之处,那些被选中的学子们,心中既兴奋又紧张,纷纷开始为前往金陵做准备。
    在大明的各个角落,学子们奔走相告。
    在繁华的江南水乡,一位学子放下手中的书卷,眼中闪烁着光芒。
    他匆匆收拾好行囊,与家人告别。
    家人虽有不舍,但更多的是骄傲和期许,叮嘱他到了金陵要好好表现,为家族争光。
    在西北的偏远小镇,一位学子听闻消息后,兴奋地在破旧的房间里来回踱步。
    他深知这是一个改变命运的机会,于是连夜准备好简单的衣物和书籍,踏上了漫长的旅程。
    一路上,他风餐露宿,却丝毫没有怨言,心中只有一个信念:一定要赶到金陵,参加考核。
    而在倭国,杨士奇、杨荣和杨溥三人得知旨意后,心中百感交集。
    他们在倭国的这段时间,经历了无数的挑战和磨砺。
    如今,要离开这片熟悉的土地,回到大明,他们心中既有对未来的期待,也有对倭国的不舍。
    郑和得知三人要返回金陵的消息后,特意为他们举办了一场送别会。
    在送别会上,郑和语重心长地对他们说:“你们在倭国的表现,我都看在眼里。”
    “如今回到大明,你们要将在这里学到的东西运用到实际中去,为朝廷和百姓做出贡献。”
    杨士奇、杨荣和杨溥三人恭敬地站在郑和面前,深深鞠躬。
    杨士奇说道:“多谢郑将军的教导和关怀,我们定不会辜负您的期望。”
    “在倭国的这段经历,将是我们一生的财富。”
    杨荣也接着说:“我们会带着在倭国的所学所悟,回到大明,为国家效力。”
    杨溥则坚定地表示:“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我们都会勇往直前,不辱使命。”
    送别会结束后,三人收拾好行李,与郑和告别。
    他们望着郑和渐渐远去的身影,心中满是感激。
    然后,他们转身踏上了返回金陵的路程。
    跟他们三人一起离开的,还有不少官员和学子。
    他们乘坐着船只,在茫茫大海上航行。
    在返回金陵的途中,他们不断地回顾在倭国的经历,总结经验教训,为即将到来的考核做着最后的准备。
    一段时间之后,来自大明各地以及倭国的学子们终于齐聚金陵。
    这座承载着大明荣耀与辉煌的都城,以其壮丽的姿态展现在众人眼前。
    当学子们踏入金陵城的那一刻,无不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撼。
    城门下,车水马龙,行人如织,热闹非凡。
    街道两旁,店铺林立,商品琳琅满目,叫卖声、讨价还价声此起彼伏,一片繁荣昌盛的景象。
    学子们走在金陵的街道上,眼神中满是惊叹和感慨。
    他们有的抬头仰望那金碧辉煌的宫殿,想象着皇帝在其中处理朝政的威严场景。
    有的驻足欣赏街边精美的建筑和雕塑,感受着工匠们的精湛技艺。
    还有的与当地的百姓交谈,了解金陵的风土人情。
    “这就是金陵,果然名不虚传!”
    “如此繁华的城市,我以前只在书中见过,今日亲眼目睹,真是大开眼界。”
    一位来自偏远山区的学子不禁感叹道。
    “是啊,这里汇聚了天下的英才和财富,是我们实现抱负的地方。”
    另一位学子也激动地说道。
    在这群学子中,杨荣、杨士奇和杨溥三人显得格外引人注目。
    他们在倭国的经历早已在学子们之间传开,成为了众人眼中的名人。
    不少人对他们充满了好奇和敬佩,纷纷想要结识他们,邀请他们参加各种宴会。
    一位身着华丽服饰的学子走上前来,满脸笑容地对杨荣说道:“杨兄,久仰大名!”
    “今日有幸在此相遇,能否赏脸参加在下举办的宴会?”
    “届时,金陵的才子佳人都会齐聚一堂,大家可以一起交流学问,畅谈理想。”
    杨荣礼貌地微笑着,拱手拒绝道:“多谢兄台的盛情邀请,但我等此次前来金陵,是为了参加考核,为朝廷效力。”
    “如今正是备考的关键时期,实在无暇参加宴会,还望兄台见谅。”
    那位学子听了,有些失望,但还是点点头,说道:“既然如此,那也不勉强杨兄了。”
    “希望杨兄在考核中取得优异的成绩,日后我们还有机会再聚。”
    不一会儿,又有几位学子围了过来,纷纷邀请杨士奇和杨溥参加宴会。
    杨士奇诚恳地说:“各位的好意我们心领了,但我们深知此次考核的重要性,不敢有丝毫懈怠。”
    “等考核结束后,若有机会,我们定当与各位把酒言欢。”
    杨溥也接着说:“是啊,我们要珍惜这宝贵的时间,好好准备考核。”
    “还望各位理解。”
    学子们见三人态度坚决,也不再强求,纷纷称赞他们的自律和专注。
    杨荣、杨士奇和杨溥三人则继续回到住处,潜心复习,为即将到来的考核做最后的冲刺。
    他们知道,只有通过考核,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抱负,为大明的繁荣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众人的期待与忙碌备考的氛围中。
    一道旨意如同疾风般迅速传至杨荣、杨士奇和杨溥三人的住处。
    原来是朱允熥要直接召见他们。
    三人接到旨意时,先是一愣,随即心中涌起一阵紧张与激动。
    紧张的是,即将面见当今圣上,这可是无比庄重严肃之事,容不得半点差错。
    激动的是,这无疑是一个展示自己才华与能力的绝佳机会。
    他们赶忙精心整理衣冠,力求以最得体、最庄重的形象去面见朱允熥。
    杨荣平日里就注重仪表,此时更是反复检查自己的官服是否平整,帽子是否戴正。
    杨士奇则在房间里来回踱步,脑海中不断思索着可能会被问到的问题以及自己的应对之策。
    杨溥相对沉稳一些,但双手也不自觉地攥紧了衣角,努力让自己平静下来。
    三人怀着忐忑又期待的心情,在宦官的引领下,穿过一道道巍峨的宫门,走过一条条长长的回廊。
    宫殿中庄严肃穆的氛围让他们愈发感到敬畏,脚步也不自觉地放轻放慢。
    终于,他们来到了朱允熥所在的御书房。
    朱允熥端坐在书桌前。
    三人进入书房后,立刻跪地行礼,齐声说道:“臣杨荣、杨士奇、杨溥参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声音虽因紧张而微微颤抖,但却充满了敬畏与忠诚。
    朱允熥说道:“平身。”
    “朕听闻你们在倭国历练多年,增长了不少见识,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今日召见你们,就是想听听你们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

本文网址:https://www.wul88.com/xs/4/4000/1661877.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wul88.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